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未许诗人夸此地 却因绵州忆越州——从魏城赋诗看陆游的宦游情结与故园之思

图片
  陆游笔下的魏城,正焕发出新的时代风华。
  宋乾道八年(1172年)十一月的一天,绵州魏城县迎来一位特殊访客——陆游。他在魏城停留数日,并写下了诗作《绵州魏成县驿有罗江东诗云“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戏用其韵》:
  老夫乘兴忽西游,远跨秦吴万里秋。尊酒登临遍山寺,歌辞散落满江楼。孤城木叶萧萧下,古驿滩声虢虢流。未许诗人夸此地,茂林修竹忆吾州。
  落寞入蜀,途经魏城
  此次入蜀,对陆游而言,满是苦闷。虽诗中称“老夫乘兴忽西游”,看似一场随性之旅,实则不然。陆游出生于北宋灭亡后的南宋初期,入仕后因力主抗金,遭主和派排挤。乾道七年(1171年)冬,夔州通判任满,他求职无门,向丞相虞允文求助,次年三月才进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任“左丞议郎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在王炎幕府,陆游满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多次献策抗金,还奔赴前线。然而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在主战与议和间摇摆,最终议和派占上风。乾道八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幕府解散,陆游再度面临失业。好在十一月,他接到调令,前往成都府路安抚司任参议官。
  当年陆游47岁,古人眼中已属大龄,故自称“老夫”。一个“忽”字,道尽内心无奈。他骑着毛驴从南郑西行,经沔阳至三泉,再乘船到益昌(今广元市),改走金牛道前往成都,途中以“渭水岐山不出兵,却携琴剑锦官城”来表达自己的不甘。
  魏城美景,触动情思
  旅途中,陆游并未匆匆赶路,而是一路赏景、一路创作,借诗词排解情绪。抵达魏城县驿站后,他到县城周边游览。身为诗人,他记起在驿站中读到罗隐的《魏城逢故人》,尤其被“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所触动,遂写下《绵州魏成县驿有罗江东诗云“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戏用其韵》一诗。
  入职王炎幕府本是难得机遇,却因政治因素,陆游被迫从陕西前往成都,离家更远,正是“远跨秦吴万里秋”。绵州风光秀丽,魏城县也不例外,吸引众多文人前来。即便心情不佳,陆游文人的习性依旧不改。他暂停去成都赴任的脚步,在魏城停留数日,走访周边寺观,北山院、石堂院等地或许都留有他的足迹。
  在魏城,陆游带着美酒游览山间寺观,也到江边阁楼饮酒赋诗。历经岁月变迁,他用“孤城木叶萧萧下,古驿滩声虢虢流”描绘魏城当时的境况。身处蜀地魏城,陆游只是一名游子、过客,面对这里的美景,他无法尽情赞美,看到江畔“茂林修竹”,不禁思念家乡,乡愁萦绕,满是对故乡的深情回望。
  诗意魏城,千年流转
  在陆游眼中,当时的魏城宛如一幅宁静的风光画。魏城历史悠久,是中原通往蜀地的交通要道。西魏废帝二年(553年)设魏城县,治所在今游仙区盐泉镇,隶属巴西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属潼州,五年后属绵州。隋大业十年(614年)治所迁至现今魏城镇,唐至宋隶属绵州,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魏城县并入绵州。
  魏城人文底蕴深厚,有隋唐时期的北山院、石堂院,北山院的摩崖造像更是闻名遐迩。在陆游眼中,古城、落叶与流水动静交织,构成一幅生动画面。“孤城木叶萧萧下,古驿滩声虢虢流”,既描绘了魏城景致,也反映出陆游当时的心境。此次入蜀让他无法继续抗金,内心满是怅惘失落。即便心情抑郁,魏城美景仍令他陶醉。离开魏城后,陆游在绵州大地又创作了不少赞美当地风光的诗篇。
  600多年后,绵州知州文棨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写下《魏城》,那时的魏城只是一个驿站,繁华不再,只剩下“老树抱孤城”的萧瑟。几百年过去后,如今的魏城已成为四川省百强中心镇。若读者朋友有闲暇,不妨循着诗人们的足迹,走进魏城,去探寻古镇的历史人文踪迹。
  小知识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与爱国诗人,著有《入蜀记》《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佳作。
  (记者 张登军/文 王勇/图)
  编辑:谭鹏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