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上映。这部耗资2.7亿美元的电影自2016年宣布以来争议不断,如今上映后,批评声远超赞扬。主演瑞秋·泽格勒(Rachel Zegler)因肤色和言论成为焦点。她的肤色不符合传统形象,她的言辞引发不满,连美国媒体也开始表达反感。
不够白的白雪公主,美国观众也难以接受
瑞秋·泽格勒是哥伦比亚裔,肤色偏棕,不似传统“白如雪”的描述。2021年迪士尼宣布她出演白雪公主时,网络上反响强烈。原版格林童话和1937年动画中的白雪公主以“皮肤白如雪”著称,但泽格勒的肤色明显不同。《华盛顿邮报》3月21日报道称,社交媒体上有人批评她不够白,甚至涉及种族争议,认为迪士尼为了“政治正确”选择了拉丁裔演员。保守派评论家则称这是“觉醒文化”对经典的破坏。
泽格勒对此做出回应。她在去年《综艺》采访中表示,新版白雪公主的名字来源于她小时候经历的一场暴风雪,与肤色无关。她还曾发推文(后删除):“我是白雪公主,没错,但我不会漂白皮肤。”此番回应语气坚定,却加剧了争议。《华尔街日报》报道,她曾称批评者为“执着于卡通公主血统纯洁性的失败者”,这让许多人更为愤怒。网络上有人质疑:“她凭什么觉得自己有理?”还有人批评:“迪士尼选了个黑皮肤的白雪公主,太离谱了。”
美国媒体最初试图为她辩护。《华盛顿邮报》3月21日援引歌手布兰迪(Brandy)的话,称泽格勒为哥伦比亚裔女孩实现了迪士尼公主梦。然而,批评声并未减弱。保守派《纽约邮报》发文,标题直指:“泽格勒的黑皮肤和傲慢毁了这部电影。”中立的《综艺》也指出,她的选角“从一开始就难以被观众接受”。媒体的态度逐渐明朗:黑皮肤的白雪公主让许多人难以接受。
泽格勒不仅因肤色受批评,她的言论也备受争议。2022年迪士尼D23粉丝会上,她公开批评1937年版《白雪公主》,称其中的王子是“跟踪者”,新版将放弃爱情主线,聚焦白雪公主“寻找自我”。几天后,她在《娱乐周刊》采访中补充,原版“在女性权力方面过时”,她小时候只看了一次就被吓到。《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她的言论让电影宣传陷入混乱。
这些话引发强烈反弹。保守派评论家马特·沃尔什(Matt Walsh)在X平台上讽刺:“迪士尼找了个主演,在上映前一年不断说她讨厌白雪公主。”TikTok上有人发视频批评:“泽格勒只会用她的大嘴巴胡说八道。”X平台用户也表示:“她演白雪公主却嫌原版恶心,为什么不退出?”粉丝同样不满,有人说:“她把我童年的白雪公主贬得一无是处。”
美国媒体对此态度冷淡。《洛杉矶时报》3月19日影评中,艾米·尼科尔森(Amy Nicholson)写道:“泽格勒称原版白雪公主软弱,引发了不必要的争议。”《纽约时报》评论:“她挑战了迪士尼的根基,却忘了自己演的是经典角色。”《华盛顿邮报》也指出,她的言论让电影负面新闻不断。媒体普遍认为,泽格勒的言辞让她自讨苦吃。
无法忍受的泽格勒
受泽格勒言论影响,新版《白雪公主》剧情大改。原版中,白雪公主温柔被动,等待王子救援。新版则将她塑造成主动抗争的女强人,与新角色乔纳森(安德鲁·伯纳普 Andrew Burnap)联手对抗邪恶女王盖尔·加朵(Gal Gadot)。《洛杉矶时报》3月19日报道,她不再唱“我的王子会来”,而是唱《Waiting on a Wish》,强调自我拯救。这虽具现代感,却未获认可。
保守派早有不满。2023年,本·夏皮罗(Ben Shapiro)在节目中批评:“泽格勒把白雪公主变成女权主义者,童话的精髓没了。”《福布斯》3月20日预测,首周末票房仅4500万至5500万美元,远低于《小美人鱼》,归因于“文化冲突”。网上批评不断:“这不是白雪公主,是个女战士。”还有人说:“七个小矮人变成CGI怪兽,太难看。”
媒体评价也不佳。《华盛顿邮报》3月21日影评人泰·伯尔(Ty Burr)称电影“尚可”,但七个小矮人“视觉上令人不适”。《洛杉矶时报》指出,新歌“平淡”,动画“杂乱”,未能保留原版魅力。《卫报》3月21日给出一星,称其“冗长且可怕”,批评泽格勒表演“毫无生气”。媒体一致认为,这改编偏离原著,观众难以认同。
泽格勒的政治立场也引发争议。2024年大选后,她在Instagram上攻击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永不得安宁”,随后道歉,仍激怒保守派观众。她与盖尔·加朵在以色列-加沙问题上的分歧更引人注目。《华盛顿邮报》3月21日报道,加朵是以色列人,支持以色列;泽格勒则反对以色列,2024年8月在X上呼吁“解放巴勒斯坦”。两人同片出演,政治色彩浓厚。
网络反应激烈。《每日邮报》3月20日称,首映规模缩减,或为避免两人尴尬。《好莱坞报道者》写道:“迪士尼对电影缺乏信心,宣传敷衍。”观众批评:“泽格勒的政治立场让白雪公主变味。”加朵则被称赞:“她比泽格勒更有气场。”
截至2025年3月22日,电影上映第二天,烂番茄评分44%,Metacritic仅50,观众评价两极分化。泽格勒的努力难掩批评声。《滚石杂志》3月21日称:“从选角到CGI,再到泽格勒的言论,这电影是迪士尼的灾难。”《纽约邮报》直言:“这白雪公主毫无价值,看完即忘。”《综艺》也表示:“泽格勒的争议令人厌烦。”
《独立报》虽称泽格勒“值得更好”,仍批评电影“懒惰且不讨喜”。媒体底线明确:泽格勒的黑皮肤和大嘴巴,加上改编的失败,让人无法忍受。迪士尼试图低调处理,但票房和口碑双失,这部电影前景堪忧。
瑞秋·泽格勒或许有才华,但她的白雪公主,从黑皮肤到大嘴巴,再到政治争议,将童话毁于一旦。迪士尼欲迎合新观众,却失去老粉丝支持,连美国媒体也失去耐心。《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纽约邮报》,无不对此表达不满。
2025年的白雪公主,难有童话般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