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从西宁植物园传来喜讯,当日5:32分,西宁植物园(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猛禽谷内高山兀鹫夫妇“杨过”与“小龙女”的幼雏“十四毛球”成功破壳。这是继3月10日破壳的“ 十三毛球 ”后,西宁植物园2025年第二只人工繁育的高山兀鹫。
据了解,此次破壳的“十四毛球”是该园累计繁殖破壳的第14只高山兀鹫。 其父因右臂残疾,被命名为“杨过 ”,其母被命名为“小龙女”,是园内繁殖经验最丰富的夫妇, 曾成功诞下国内首例人工繁育的高山兀鹫 “ 大毛球 ”(2017年)、 国内首只人工辅助下破壳的高山兀鹫“五毛球”(2021年)、国内首只亲鸟育雏高山兀鹫 “六毛球”(2022年)和其他三只高山兀鹫雏鸟, 展现了稳定的繁育能力。
“‘杨过’与‘小龙女’自2025年1月10日开始筑巢,1月22日在猛禽谷假山顶产下一枚卵。经过60天孵化, 雏鸟于3月22日清晨5:32分完成破壳。饲养团队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记录了这一过程,并观察到亲鸟全程守护,未出现弃孵行为。”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主任何顺福介绍。
作为国内唯一掌握高山兀鹫人工繁育技术的机构, 西宁植物园累计繁殖14只高山兀鹫, 为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这些成果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也为全球高山兀鹫的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毛球”破壳后,工作人员为其称重,其体重达到180克,是一只非常健康的雏鸟。由于“十四毛球”巢穴位置的特殊性,大约两个月后,它将尝试离巢活动,大约半岁时体重增长到约8000克,并学会飞行,离巢独立生活。
视频: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
制作/文字:叶文娟;
主编:宋明慧;
总监:蔡庆华;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