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6

评论

1

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从“援疆输血”到“自主造血”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再创高位断臂再植奇迹

AI划重点 · 全文约1021字,阅读需3分钟

1.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成功为新疆阿拉尔市民冉文海进行高位断臂再植手术,保住了他的左臂。

2.2023年3月,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完成了首例断臂再植手术,由浙江台州骨伤医院援疆专家主持。

3.由于浙江援疆医生的帮助,当地医生逐渐能够独立完成断指、掌再植手术,目前成功率达到100%。

4.为此,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通过“立体化造血”模式,建立了先进的显微外科实验室,选派本地医护人员赴浙江进修学习。

5.目前,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累计救治的患者数量已超过50例。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田艳玲 王芳芳

“看到丈夫的胳膊得以保全,我真的很激动,非常感谢张医生。”近日,在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骨科一区病房内,患者冉文海的妻子一边抚摸着丈夫重获血色的左臂,一边欣慰地说。就在不久前的2月23日,新疆阿拉尔市民冉文海因意外事故导致整条左臂几乎完全断了,血浸透了半件衣服……

回忆当时那一幕,冉文海依然心有余悸:“我正在自家地里操作电锯,人不太舒服,眼前一黑,只感觉左臂一阵剧痛,便失去了意识。”

幸运的是,事故发生后,冉文海家人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医共体急救中心团队在转运途中迅速联系多学科协助,启动急救预案。患者抵达急救中心后,立即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术前讨论,并迅速开展手术。

“左上臂已经完全离断,上臂上段呈环形开放性伤口,仅仅部分皮肤、肌肉相连,重要血管神经毁损长度达8厘米,污染物深入肌理,这比我们两年前做的那例‘断臂再植’手术的病人更凶险。”手术医师张晓锐回忆,团队果断启用“创伤优先分级救治系统”,在患者仍处于休克状态时,已同步完成离断肢体低温处理、三维CT血管成像和手术方案制定。

张晓锐所说的,是2023年3月,由浙江台州骨伤医院援疆专家、主任医师伍辉国主持的一台手术,这也是浙大邵逸阿拉尔医院所做的首例“断臂再植”手术。当时,张晓锐作为伍辉国的学生,参与了那台手术,浙江援疆医生的专业水平与敬业态度给张晓锐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张晓锐认真向伍辉国等浙江援疆医生学习,迅速成长为该院骨科骨干医生。

图片

医疗团队正在进行断臂再植手术。张晓锐供图

经过数小时紧张而精细的操作,张晓锐医生终于成功将冉文海的左臂重新接上。一周后冉文海的手指已能轻微活动,他的妻子秦梅含泪感慨:“原以为要落下终身残疾,没想到家门口的医生创造了奇迹。”

图片

张晓锐正在查看冉文海手部活动状态。王芳芳 摄

“两年前遇到这样的事故,我们还需要在援疆医生的帮助下才能挽救患者的肢体,现在,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本地完成手术。”看着冉文海不断恢复,作为浙江援疆医生带的最优秀的徒弟之一,张晓锐不禁感慨万千。

图片

张晓锐(右)正在查看冉文海(左)断臂恢复情况。拍友 王芳芳 摄

自浙江援疆项目启动以来,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通过“立体化造血”模式,建立了先进的显微外科实验室,配备了专业的医疗设备,实施了“手术带教+理论培训”的双轨教学模式,并选派本地医护人员赴浙江进修学习。经过不懈努力,成果斐然,本地医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断指、掌再植手术,目前成功率达到了100%,累计救治的患者数量已超过50例。

“我们不仅要让技术落地生根,更要让它开花结果。”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骨科一区主任医师周刚表示,“引进来”是为了学习,“送出去”是为了提升,最终目标是让本地医生尽快得到提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