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秦智法”谱交通新篇 “道畅安”护群众畅行—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文化品牌建设综述

图片

2025年3月21日《中国交通报》第4版


品牌名称:秦智法·道畅安

创建主体: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

品牌释义:“秦”字意指三秦大地上的西安,取音“勤”,意指勤勉务实;“智法”取音“执法”,其中,“智”意指科技赋能、数智支撑;“法”意指依法行政、规范执法。“道”指交通道路、运输;“畅安”取音“长安”,其中,“畅”意指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安”意指行业平顺、交通安全。充分展现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立足三秦大地、融合历史传承与时代使命的治理实践体系。

品牌愿景:以文化软实力锻造执法硬作风,以品牌创新力驱动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打造西部示范性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


      八百里秦川,南起巍巍秦岭,北跨滔滔渭河。两千年前,秦人以“拧劲儿”开山填谷,铸就纵贯南北的秦直道。今日西安,综合交通枢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米字型”高铁贯通八方,“二环十二辐射”高速公路网畅达九州,“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不断深化,轨道交通线网迈入“400+”公里时代,内畅外联、高快一体的城市综合交通加速发展,多层融合、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逐步呈现。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交通发展,法治当先。乘着中央综合执法改革东风,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西安支队”)应势而生。这支执法队伍集执法、监管、服务职能于一身,以忠诚铸就法治盾牌,以担当淬炼监管铁肩,以为民服务群众出行,以创新点燃科技引擎,创建出“秦智法·道畅安”文化品牌,树立起交通执法的标杆形象,保障着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以文化引领—铸魂

     “我们在新入职的轮岗实践中,深刻感悟到了支队文化品牌的丰富内涵”,这是新招录队员们的感言。近年来,西安支队紧紧围绕部、省、市执法队伍文化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文化建队、文化育队、文化强队的发展道路。

      不断丰富创新载体,用“红韵交心”党建品牌激发文化活力,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追寻红色记忆、过政治生日等主题活动,积极开展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等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用心培养队员们综合素养和赶超品质。发挥“西安交通执法”微信公众号平台优势,推出一系列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以宣传工作的“软实力”激励提升队伍的“战斗力”。

      严格落实“四基四化”建设标准,不断完善“三室一库两中心”(警示教育室、法务工作室、问询室、执法装备库、违章处理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功能布局,持续聚焦“五小场所”(图书室、活动室、浴室、食堂、菜园)配套升级,基层执法环境实现从“基本能用”到“高效使用”的跨越式转变,工作成效和经验在全省推广。充分激发队员才干,在连廊、楼道设计建设具有西安交通执法特色的党建主题墙和廉政长廊,有效激发队员奋发向上的潜能和动力。

      注重挖掘身边典型,坚持用身边典型鼓舞人、激励人、带动人,通过干部荣退仪式、青蓝结对、典型事迹分享等活动,积极营造“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单位当家来建、把同事当兄弟看”的浓厚氛围。西安支队先后荣获“交通运输部‘八五’普法中期工作表现突出单位”“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殊荣,获市委、市政府等市级表彰7个。25名队员、126名从业人员受到各级表彰奖励,掀起队伍珍惜荣誉、争先创优的热潮。


图片


西安支队举行执法轮训大练兵


以法治建设—固基

      西安支队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部署,以制度为纲、流程为导,修订完善内控制度10方面86项,制定客运秩序整治、执法监督、执法指引等工作制度机制20余项,统一行政执法文书式样48种,梳理执法事项338项,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体系。

      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西安支队建立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完善法制审核流程。建成法务工作室和法制审核委员会,聘请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轮流坐班。建立常态化案卷评查机制,充实执法典型案例库,实现事前介入指导、事中纠错纠偏、事后复盘总结,全面提高案件办理合法性和规范性。突破传统法治宣教的单一性,搭建“线上+线下”多元学习平台,建立“四个一”(每日一读、每周一学、每月一讲、每季一评)学习机制,开展“送学进基层”活动,实现执法人员培训全覆盖;运用新媒体手段扩大受众群体,打造“小危说法”“以案释法”“企业法人上讲堂”等普法品牌,探索“二维码上文书”普法新举措,“码上学法课堂”帮助当事人正确理解行政执法的重要性和公正性,法治宣传质效明显提升。

      结合12328、12345热线投诉及日常调研情况,动态调整全市客运秩序重点整治区域,按照“疏堵结合、一点一策”思路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建立公安、城管、旅游、交通执法联动协作长效机制;联合榆林、商洛、河津等省内外地市开展常态化跨区域联合执法;持续推动“行刑衔接”“府院联动”等机制运行;采取派驻式执法及市属开发区、属地街道办联动执法;联合交通枢纽、重点景区、高等院校等,落实现场执法与开通接驳公交“疏堵结合”举措;持续推进“柔性+说理”式执法模式,开设“警示教育学堂”,开展“重点违规驾驶员家访”“换位体验式执法”“站所开放日”等活动,让执法既有尺度又有温度。西安支队构建起客运秩序整治“市区联动、部门联合、区域协作、综合施治”的一盘棋格局。


图片

           西安支队组织春节跨区域执法行动

以科技赋能—增效

      科技赋能、智慧执法是提升执法效能的重要举措。西安支队在借鉴先进城市智慧执法经验基础上,持续完善场景设置、算法模型和数据共享,构建起以陕西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以各类业务系统为辅助的“1+3+N”数字化执法监管体系,全面推进执法指挥一体调度、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执法监管全程可视,实现交通执法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西安支队自2023年启用陕西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实现执法案件全程网办、行政检查线上运行,执法案件系统录入率、执法装备使用率达到100%。西安支队不断深化系统应用、扩展特色功能,自建非法营运车辆暂扣管理系统,通过“短信+二维码”方式,实现对车辆查扣、停放、处理、放行等环节的全流程监管,规范了执法行为,杜绝了廉政风险。发挥重点区域监控系统、安全风险监管平台、“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功能,实现智能感知、精准执法,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整改率达到99.76%,驾驶员重点违规行为年报警数同比下降88%。

      日常执法中,西安支队不断拓展科技手段在执法场景的应用。在路域环境整治、国省干道执法巡查、涉路施工监管等领域,实现无人机多场景应用,“地上查、空中拍、沿线巡”已成为路政执法新常态。在全市客运秩序整治领域,5G布控球已在西安北站、大唐不夜城景区等重点区域投入使用,实现了对非法营运车辆信息的实时采集、预警、反馈,全面赋能精准执法。在执法一线应用移动执法指挥平台,为勤务管理、指挥调度、任务派发、跟踪管理、现场办案等各环节提供科技支撑,执法效能大幅提升。

图片

西安支队“飞行组”队员使用无人机巡查公路

以创新服务—为民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作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到访游客数量逐年攀升。为方便游客出行,提升旅游体验,西安支队在节日期间开通5条夜间大客流公交接驳线路,投放50余辆接驳车循环运行。仅2025年春节假期,就接驳转送游客14万人次。来自四川的王先生对现场执勤的交通运输执法人员说,“我们游览完大唐不夜城就能乘公交离开了,很方便,给西安点赞。” 

      近年来,西安支队始终以“道畅安”为目标,不断创新便民出行举措,开通跨区县旅游客运专线6条,城市旅游观光车线路8条,覆盖西安市各个区县,连接了市内著名景区、博物馆40余个,市区内外交通网络更加便捷,城市观光车“长安寻梦”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为满足市民出行个性化需求,按照“定您所行,制您所想”理念,西安支队积极拓展公交招手停、大站快线、响应式停靠等多元化服务,推出通学、通企、通医定制公交线路346条,已累计运送乘客299万人次。组织客运企业开通定制客运11条,已累计服务旅客44万人次,舒适、便捷、安全的公共交通“定制服务”模式日趋成熟。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未来,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将锚定打造西部示范性交通运输执法队伍目标,以“秦智法·道畅安”为魂,以法治与科技为翼,以为民服务为本,全面开创西安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新格局,为交通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

来源:中国交通报

编辑:冰蓝清水
审核:wave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