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22日讯(通讯员 李春瑾)在永州高速长周期养护总承包试点工作的浪潮中,湖南高速集团永州分公司潘市管理所作为改革试验田,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为确保养护工作的顺利推进与质量的稳步提升,管理所内的老少技术人员携手白水工区齐头并进,共同面对新挑战。其中,潘市管理所技术员邹云亮与白水工区彭龙新的相遇故事,成了改革试点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面对革新要求,初涉系统性养护的彭龙新曾陷入漫无头绪的困境。此时,拥有八年边坡养护经验的邹云亮主动请缨担任他的技术导师,这对年龄相差十五岁的搭档,在高速护栏与边坡交织的“露天课堂”里,展开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技术交流。
从如何排查截水沟的细微裂缝,到如何巡查边坡;从如何准确判断病害类型与程度,到如何高效建立系统数据台账,邹云亮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工作方法与经验教给了彭龙新。他们穿梭在高速公路的每一个角落,现场示范,实地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
高速公路的隐患排查,绝不能是走过场,也不能视而不见。任何一个微小的隐患都有可能影响整个排水系统、影响一座桥梁,进而对司乘造成危险。邹云亮时时处处不忘记叮嘱彭龙新。
“注意这个隐蔽点,截水沟的裂缝往往隐藏在不易察觉的地方,我们需要仔细和反复排查。”邹云亮指着一条细微的裂缝,耐心地教导彭龙新。在邹云亮的指导下,彭龙新逐渐掌握了排查技巧,记录本上已写得密密麻麻,重点和难点无一遗漏。
除了现场养护技术的痛点难点外,数据整理、系统录入也是一件考验细心与耐性的工作。面对复杂的病害类型和繁琐的系统录入工作,邹云亮更是倾囊相授。他教会彭龙新如何准确判断病害的类型与程度,并演示了如何高效地将数据录入系统。在邹云亮的帮助下,彭龙新逐渐熟悉了这一流程,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场养护技术的传授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递,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共同成长。邹云亮在传授经验的同时,也在彭龙新身上重新找到了学习的激情与创新精神。而彭龙新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将新的理念与方法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在永州高速长周期养护的总承包工作考卷上,这对技术组合交出了硬核答卷:潘市段边坡失稳预警响应速度逐步提升,养护决策数据化率得到突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传帮带”的精神内涵,为永州高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