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四部门印发《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试点允许九省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3月20日,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目前,已有3家新设外商独资医院获批。记者日前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试点城市纷纷发力,推动医疗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广州】
今年1月2日,经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批准同意,广州白云鹏瑞利医院落户广州,成为《方案》出台后的广东省第一家新设外商独资医院。
医院首期将在广州白云站TOD综合体投资10亿元设置1家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的500张床位三级综合医院,并于2026年建成投入使用。
医院将按照CIHA标准(《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进行管理,强化与新加坡、欧美以及国内优秀医院建立合作交流机制,重点引入CAR-T细胞治疗、T细胞受体工程、靶向治疗、基因编辑等国际前沿技术,专注于提供健康维持、慢病管理、大病康复等定制化医疗服务,进一步丰富广州市高端医疗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和在穗外籍人员多样化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据悉,经过省、市、区三级卫生行政部门紧密联动,8个工作日内完成该医院的全部审批流程,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深圳】
今年3月20日,在深圳市外商独资医院试点推介会上,深圳亮出“26条”支持措施,包括用地用房保障、财政支持增强、医保政策优化、跨境执业便利化、国际医疗结算等,全方位支持和欢迎外商独资医院落地深圳。
在此前举办的2024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绿叶医疗集团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深圳建设国际医疗总部和外商独资专科医院,成为《方案》发布后,全国首个落地的外商独资专科医院项目。
【上海】
今年3月14日,正式获得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成为上海首家外商独资医院,也是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心血管专科医院。
上海德达医院于2016年9月在青浦区徐泾镇开业,是一家以心血管与肿瘤疾病诊疗为特色的综合性外资医院。自2018年起,医院作为高水平社会办医机构纳入医保结算,同时与60余家商业保险公司建立长期合作。
此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2025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提出,持续推进外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完善外商独资医院机构设置、执业和监管等制度,促进外商独资医院落户上海。
【天津】
今年1月,我国首家外商独资医院正式在天津落地。该医院规划床位500张、手术室12间,共设置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等临床科室,配备500余位医护人员。医院引入新加坡“共享医疗平台”的医疗概念,让专家借助医院尖端的诊断成像设备、功能完备的临床实验室拓展学科业务,反哺临床工作。
【一问一答】
《方案》试点城市有哪些?
医疗领域是国内市场需求大、外国投资者投资意愿强的领域之一。《方案》明确,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引进国际高水平医疗资源,丰富国内医疗服务供给,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民群众和在华外籍人士等提供多元化医疗服务。
外商独资医院对我国医院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对群众看病就医有什么影响?
医政司介绍,总的来看,在9个省市进行设立外商独资医院试点,对全国医院体系的发展全局和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而且对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外商独资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有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国内居民和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员,与其他医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互补关系。
此外,引进高水平的外商独资医院,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在试点地区,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独资医院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对国内其他医院的发展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如何加强对外商独资医院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对于外商独资医院,《方案》明确了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全流程管理要求。
首先,外商独资医院应当符合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一般性要求,同时还应当符合《试点方案》规定的试点条件。
其次,在审批准入方面,对外商独资医院的投资主体、级别类别、诊疗科目、诊疗活动、人员构成、数据安全等提出了专门要求。
最后,在执业管理方面,要求外商独资医院应当与国内医疗机构同样实行医疗质量管理,遵守法律法规、诊疗常规和规范等。将外商独资医院纳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范畴,鼓励外商独资医院参加医院评审评价。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对外商独资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同等监管。
文|记者 朱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