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重庆市电子学会SMT
重庆两江新区或将迎来新首富?昔日,坐拥家族账面资产超110亿元的前首富尹明善,2023年正式退休住进养老院,其家族成员也随之在企业管理层隐退,一时间,两江新区首富之位成了 “无主之地”。然而,就在这风云莫测之际,却杀出了一匹 “黑马”—— 重庆宇隆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宇隆光电)。若成功上市,实控人王亚龙、李红燕夫妇将手握莱特光电与宇隆光电两家上市公司,身家或超80亿……
若成功上市,王亚龙夫妇身家将超80亿
3月6日,重庆宇隆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向资本市场进军,向重庆证监局提交了IPO辅导备案,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这并非宇隆光电首次冲击资本市场,早在2022年12月,公司便首次冲刺沪市主板IPO,但在半年后主动撤单。
宇隆光电成立于2014年3月,注册资本超3.8亿元。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控股股东均为王亚龙,其直接持有宇隆光电42.30%的股权。同时,王亚龙、李红燕夫妇合计控制宇隆光电73.01%股权,为公司实控人,李红燕任职宇隆光电副董事长。
图源: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众号
简历显示,王亚龙,男,1971年9月出生,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工业外贸专业并取得学士学位,1996年7月至2001年1月历任咸阳偏转集团公司国际贸易部客户经理、部门经理;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任陕西虹瑞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任陕西捷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任陕西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4年8月至今任莱特光电董事长、总经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任重庆宇隆有限董事长兼总经理;2015年6月至今,任重庆宇隆光电董事长。
李红燕,女,1974年1月出生,大专,毕业于陕西经贸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李红燕1997年7月至2000年12月任咸阳偏转集团公司销售部客户经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任咸阳偏转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业务部大客户经理;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任咸阳偏转集团公司人事部人事经理;李红燕2008年8月至2010年3月任兴业银行咸阳支行大客户经理;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任西安裕隆电子有限公司人事部人事经理;2015年7月至今历任莱特光电人事经理、投资总监、副董事长。2015年3月至今任莱特光电董事。2014年1月至今,历任重庆宇隆光电董事、副董事长。
向下滑动
王亚龙亦是科创板上市公司莱特光电的法人代表、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2022年3月,其创办的陕西莱特光电(科创板代码:SH688150)成功上市,公司主营OLED有机材料。截至3月20日收盘,公司市值为81.41亿元。
图源:莱特光电官网
这也意味着,宇隆光电是王亚龙继莱特光电后,计划打造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若本次宇隆光电此次成功上市,实控人王亚龙、李红燕夫妇将拥有第二家上市公司,其资本版图估值或将突破80亿。二人合计持有莱特光电约53.72%的股权(对应市值约43.73亿元)及宇隆光电73.01%股权(2021年估值超50亿元)。
“小号”宇隆与“大号”莱特的业务暗战
宇隆光电与莱特光电这两家公司名称中,其中都有“光电”二字,其中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宇隆光电成立于2014年,最初是莱特光电的子公司,后被王亚龙夫妇以股权转让方式全资控股,形成“小号”模式,专注于显示面板精密控制板及功能器件的研发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宇隆光电与莱特光电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在供应链共享层面,宇隆光电2022年向莱特光电子公司采购ITO玻璃等材料达1.2亿元,占其总采购额的18.7%;技术协同方面,宇隆光电OLED控制板研发团队中,30%的成员来自莱特光电技术体系;从业务方面来看,2021年宇隆光电营收为7.21亿元,其中京东方贡献了高达95.42%的收入。公司核心产品主要包括LCD控制板,占比78%;OLED控制板,占比12%;以及车载模组,占比10%。2024年莱特光电实现营收5.8亿元,其中OLED终端材料占比达67%,其客户涵盖京东方、华星光电等行业头部面板厂商,两者均将京东方列为第一大客户。
正因如此,监管层多次对二者“客户重叠、技术关联”问题提出质疑。2021年莱特光电IPO时,上交所便要求说明“是否存在技术替代性”;2023年宇隆光电IPO问询重点聚焦“OLED控制板与蒸镀材料的竞争关系”。
在业务范畴上,此前双方以“应用领域不同”回应外界,否认存在同业竞争:莱特光电核心业务为OLED蒸镀材料供应,宇隆光电则主要聚焦LCD模组控制板。
然而,宇隆光电此次IPO募资计划中,拟投入7亿元建设OLED控制板产线,业务边界与莱特光电进一步重叠。这一动向曾引发监管层对“潜在竞争”的质疑,中信证券在近期与宇隆光电签署的辅导备案报告中表示,督促宇隆光电形成明确的业务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计划,并制定可行的募集资金投向及其他投资项目的规划。
从陕西到入驻成渝的背后
3月10日,中国招标网讯息显示,京东方在成都建设的第8.6代OLED生产线正在全面进入设备安装工作。目前,京东方正在对显示工序用的掩膜搬运系统(储料器)、玻璃基板检测设备(EGIS)、超精密温控装置(TCU)等进行招标,目标是在明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生产。该生产线与宇隆光电子公司成都宇隆光电有限公司相距仅11km。
图源:Semidisplay View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京东方在全国设有20条生产线,分别位于北京、江苏、安徽、湖北、福建、云南、海南、四川、重庆,其中并未有陕西的身影。然而成渝地区的生产线就有7条(四川5条,重庆2条),占比达35%。其中,在重庆设立的第8条线(G8.5代线),于2013年开建,2015年投产,位于重庆两江新区。与此同时,2014年,宇隆光电成立,并将总部设立在重庆两江新区。
这一巧合背后,或许有着产业集聚、政策扶持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使得两者在区域布局上呈现出紧密的联系。不过,宇隆光电对京东方依赖度较高,成长性面临挑战。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速放缓至3.41亿元,净利润4912万元,毛利率从38.36%降至28.55%。这一下滑主要源于面板行业的强周期性波动——2022年京东方扣非净亏损18亿元,直接传导至上游供应商。为应对风险,宇隆光电正加速拓展新能源汽车(如赛力斯)、存储设备(长鑫存储)等新领域,试图降低对京东方的依赖。
此次IPO若成功募资,宇隆光电将下一步将如何在成渝布局?科创四川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