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植物园科普工作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举办的2024年植物园“科普之最”评奖活动落下帷幕。该评奖活动旨在评选出最具有行业先进性的科普作品,以科普工作的具体实践为抓手提升植物园的科普能力,锻炼队伍,在植物园界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凭借其在植物迁地保护领域和科普教育的卓越贡献,一举斩获“最佳园区奖”和“最佳科普手册奖”两项殊荣。
2024年植物园“科普之最”评奖活动于2024年9月启动,评选对象包括中国科学院所属的15家植物园。其间,协作组共收到63个/组科普作品及年度科普事件。初评后,协作组秘书处召集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和版纳植物园的科普专家,以及长期开展科普合作的工作人员和研究生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入围科普作品进行评审。经过评委会投票和讨论,最终评选出10项在科学普及工作中产生广泛影响力或具有行业先进性的科普产出,以及7家植物园最具特色的科普事件。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蕨类中心荣获“最佳园区奖”,成为本次评奖活动的一大亮点。仙湖植物园蕨类植物的收集保育及应用工作始于1988年,目前,是我国蕨类植物收集最多的单位。2020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仙湖植物园为国家蕨类种质资源库,同年蕨类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蕨类中心是集迁地保护、科学研究、景观示范、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专类园,自然条件优越,是蕨类植物良好的栖息地,内设树蕨景观区、水生景观区和石生景观区等,结合科普展馆和互动解说系统,可以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的科普体验,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我国蕨类植物多样性,领略蕨类植物之美。
与此同时,仙湖植物园科研、科普专家团队编撰的《身边的小精灵——苔藓植物探索指导手册》荣获“最佳科普手册奖”。该手册以仙湖植物园丰富的苔藓主题活动和课程经验为基础,结合深圳市“植物园进校园”教育项目的实际需求,通过融合科学、生物和语文等多学科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引导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生了解苔藓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他们的观察技能与实践探索能力,促进他们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迄今,该手册已在深圳市7个区11所学校试点使用,激发学生创作苔藓植物画作逾200件。
文、图丨记者 李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