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稳步回升,南粤大地的茶园迎来了春茶采摘的黄金时节。多地的茶农纷纷忙碌起来,穿梭于茶树间,采摘嫩绿新芽,开启新一年的希望。
梅州
在梅州五华棉洋镇,海拔600多米的万福春高山云雾茶专业合作社茶园里,一垄垄茶树环绕山头。合作社负责人刘德营介绍:“我们企业每天能采摘七千斤茶青,采茶期前后约四十天,每天用工120人左右。2025年春茶成品茶预计超2万斤,产值预估达五百万左右。我们注重提升茶叶品质,改进加工工艺,制作让消费者满意的好茶。”晒坪上,刚采摘的春茗翠绿通透;制茶车间内,师傅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杀青、揉捻、炒青等工序,成品茶供不应求,日销售额达20万元。
松岗嶂绿色生态茶园严控品质,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打造“七畲径”品牌,荣获多项荣誉,茶叶畅销国内外。茶园负责人李等祥称:“企业开摘茶叶已有五天,用工高峰可达六百人,茶青约四十万斤。目前与潮州天池合作,能消化部分茶青。”棉洋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环境,现已初步形成产业体系,茶叶种植面积约2.8万亩,农业总产值超3亿元。
图源:梅州台
在兴宁市径南镇的茶园里,乌龙茶的制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的岭头单丛茶独具特色。与许多以采摘嫩芽为主的茶叶不同,岭头单丛需在嫩芽“开面”,即叶面完全张开后的三至五天方可开采。每年三月下旬至清明节前是最佳采摘期,此时采下的茶青韧性十足,能够经受住加工过程中的多次“摇青”,最终淬炼出带有花果甜香的乌龙茶。
岭头单丛茶是从凤凰水仙群体种中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良种,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兴宁后,便大放异彩,如今已成为当地茶产业的“明星”品种。2021年,“兴宁单丛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23年,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兴宁单丛茶文化馆”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整个兴宁市的茶叶种植面积约4.1万亩,其中岭头单丛的种植面积就占据了约3万亩,是当地茶叶种植的主力军。
图源:央广网
惠州
惠州博罗柏塘镇的万亩茶园中,茶农们正精心采摘“一芽两叶”的优质茶叶。茶农张叔介绍:“经过几个月沉淀,茶叶长出嫩叶。采摘部位一般是‘两叶一心’,芽头嫩脆,做出来的茶叶甘、纯、香,回甘持久且耐泡。”春分时节,昼夜平分,雨水充沛、日照增强,为茶树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时采摘制成的“明前茶”或“头采茶”少而珍贵。
图源:惠州台
云浮
云浮罗定的天子茶场同样一片繁忙,连绵茶园茶香四溢,茶农们忙着采摘今春首批“黄金叶”。该茶场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每年吸纳周边300多名村民就业。
近年来,茶场加速推进3000亩茶园智慧化改造,与广东省农科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等深度合作,全链条升级茶产业。茶场负责人张丕林称:“2025年,天子茶品牌扩大生产规模,通过科技赋能、品种创新和工艺升级,全面提升了茶叶品质和产能,预计全年产销比2024年增长30%。”
图源:罗定融媒
∣更多内容∣
来源:央广网、广东广播电视台、梅州台、惠州台、云浮台、罗定融媒
编辑:张丝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