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东莞发布建筑行业地方标准,首个“无废工地”亮相

3月20日,东莞市建设工程无废工地专项观摩活动在市博物馆新馆项目工地举行,展示东莞首个根据本市地方标准建设“无废工地”有关经验,特别是工地建筑垃圾规范管理、源头减量有关做法,为东莞市建筑垃圾源头标准化管理提供示范样本。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陈世光、四级调研员王晃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杨王福,各城管分局有关负责人,全市各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及建筑垃圾处置行业代表近千人参加观摩活动。

图片

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源头分类再利用

市博物馆新馆项目位于市中心广场,是东莞“文化强市”重要文体设施之一,建筑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参加人员现场参观施工现场,了解施工单位通过系统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推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循环回收与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形成“产生—处置—利用”闭环体系等工作情况。

在活动现场,参加人员看到场内设置五个收集箱体,分别用于临时存储水泥砖块、废旧木材、废旧金属、废旧塑料制品、混合类垃圾。项目团队展示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建筑废料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例如,流态固化土以废弃土、工业固废(如粉煤灰、钢渣)等为原料,通过添加固化剂改良为可泵送的流动态材料,替代天然砂石回填,实现“废土重生”。钢材废料则可通过再加工重新投入使用,有效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图片

据项目承建方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工地严格执行建筑垃圾源头分类,对不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处理,建立闭环管理制度,并依法运输至政府备案消纳单位。同时,严格落实东莞市电子联单制度,实施三级核验流程:施工方申报垃圾类型方量→运输方审核资质→消纳场复核确认,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管理。项目对混凝土、钢材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回收利用率达85%以上。

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方面,该项目优化设计与施工方案,通过选用钢筋桁架楼承板、ALC墙板、精制钢等绿色建材,结合DFC数字建造技术实现多专业协同建模,有效提升图纸精准度,减少设计变更及施工冲突造成的资源浪费。施工层面采用机电综合支架、成品消防管、幕墙免焊接埋件等工艺,通过永临结合方式实施消防立管、照明线路及临时道路建设,显著降低材料消耗。

源头管控 实施建筑垃圾全过程智慧管理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现场介绍项目涉及建筑垃圾源头排放、运输、末端消纳等处置流程,要求各镇街城管分局学习规范管理流程,加强对辖区建设工程的建筑垃圾全链条监管。

图片

据了解,为推进建筑垃圾全链条规范管理,根据国家、省关于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要求,东莞持续推进建设工程建筑垃圾源头排放管理工作。一方面,在建工地100%纳入监管,截至目前,东莞700多个有建筑垃圾排放需求的在建工地均办理排放核准,并通过东莞市建筑垃圾智能化管理系统登记相关信息,工地的监控也接入市统一平台,落实有关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对不及时办理备案和排放核准的工地严格执法,去年10月以来已立案处罚有关违法行为8宗。另一方面,落实电子联单管理制度,东莞市建筑垃圾智能管理系统自去年11月优化升级以来,已产生13万多条手动电子联单,初步实现对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全链条智慧监管。

为进一步推动建筑垃圾源头标准化管理,在市住建局、市城管局指导下,东莞市《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管理规范》于2024年底发布,为东莞市住建系统首批编写的地方标准。根据该标准,城管部门联合住建部门携手推动“无废工地”建设工作,引导行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强化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助推东莞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市博物馆新馆项目作为东莞市建筑行业新标准下的首个“无废工地”,为建筑垃圾源头规范管理树立新标杆,将进一步助力提升东莞市建筑垃圾规范管理水平。

图片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城管部门将联合住建部门在全市持续推动“无废工地”建设工作,通过行业自律管理和行业技术水平提升,让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规范管理成为建筑垃圾行业新标准。同时,城管部门加强对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指导服务,狠抓电子联单制度落实,实现东莞市工地建筑垃圾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助力城市环境品质高质量发展。

文、图 | 记者 秦小辉 通讯员 管佳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3月31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