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探讨了租房人在有限的预算内,如何实现全屋智能家居,提高生活品质。
2.人工智能助手和智能插座搭配使用,成本仅需几百元,即可让家电变成智能的。
3.人体传感器、加热水龙头等智能家居产品,为独居者带来更舒适的生活体验。
4.此外,节能静音冰箱、扫地机器人等家电,也为租客解决了实际问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欢迎回来“种草姬的好物推荐”,我是最会买买买的种草姬~
各位租房人,你听过“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吗?
十年前,这条租房圣经风靡网络,击中了无数“漂”在大城市的打工人;十年后,长期主义盛行,网上越来越多租房人呼吁走出金句陷阱,不要为了一时的氛围感而冲动消费。
《城市画报》持续关注青年群体的租房生活,超小面积租房改造、独居男/女生活状态、大价钱爆改出租屋……住得是否舒适,与我们的精神状态有着切实的关系。
关爱成年人的精神状态,人人有责!本期“种草姬的好物推荐”打算从“低成本幸福感”这一关键词入手,收集读者朋友们推荐的一些性价比超高的租房好物,试图给出“长期主义租房”的一种解法。
几百块成本,老破小爆改全屋智能家居
好物:人工智能助手+智能插座
被拯救人:追求高效生活的科技控@阿宁
去年第一轮“国补”开始时,阿宁就已经很想体验智能家居,但长期租房生活,平均一年就要搬一次家,置换大件家电不仅成本高,还极有可能搬不走,属于一次性消费。
直到半年前,阿宁和同事抱怨自己出门时忘了关空调,同事掏出手机向他展示了一个App:“你要不试试智能插座?”
同事推荐她用“人工智能助手+智能插座”的搭配,成本不过几百块就能让大半家电变成智能的。在家时,唤一声“小X同学”说出指令,便可以通过智能插座控制电器。出外了,则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检查有没有漏关电器。
自从入手了这套装备,阿宁就拥有了可以远程操控、随叫随开的空调、风扇、空气净化器……普普通通的出租房变成了智能小屋。
“人工智能助手+智能插座”的搭配,适合插上电就能够立刻运作的电器,但是别忘了选择智能插座时注意查看电器类型和功率要求,使用时还要定期检查连接情况,确保使用安全。
下班回家迎接我的,不是黑漆漆的空房子了
好物:人体传感器
被拯救人:试图攻克孤独感的独居者@小鱼
进入独居第四年的小鱼前阵子第一次被孤独感击中——好不容易做完一个大项目,告别庆功宴的热闹后回家,出租屋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让她突然变得恋家。
推开门时看见的昏黄灯光,就好像家里爸妈总为自己留一盏灯一样。一个人漂在外地,也可以很温暖。
作为智能插座的忠实用户,小鱼一下就锁定了她的目标——人体传感器。人体传感器搭配上智能插座后,就可以通过手机设置在晚上下班的时间段或昏暗光线下,在感应到人体移动时自动开灯。
这样一来,便能实现一推开门灯就亮起来的心愿。当然,人体传感器还可以为小鱼在半夜起床喝水或上洗手间时打开小夜灯,既不会刺眼,又能避免摸黑磕碰。
冬天洗手,再也不用试探试探再试探了
好物:加热水龙头
被拯救人:怕冷的@Echo
Echo是个典型的“怕冷星人”,身处南方,又租住在市中心的老城区,没有24小时热水的冬季,可真是太难熬了。
为了洗碗不冻手,他要为洗碗特地烧一壶开水;为了洗脸不冻脸,他闲置了洗手台,转而在浴室洗漱;为了清洗贴身衣物时不会越洗越冷,他购置了迷你洗衣机……
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为了彻底与冷水说拜拜,他在家装了一个即热式加热水龙头。只需轻轻一拧,就能瞬间出热水,还能随意调节温度。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两百块的价格,就可以无痛改造老旧小区的水龙头,再也不用和冷水“硬刚”。
丢不掉的老冰箱,睡不着的浅眠人
好物:小户型节能静音冰箱
被拯救人:对噪音敏感的失眠用户@小川
两个月前,小川搬进了新的出租屋,第一个晚上就失眠了——在静谧无人的夜里,房东的老冰箱努力工作的声音被无限放大了。
“房东配的老冰箱,噪音大得像拖拉机,根本睡不着。”第二天早上,小川顶着黑眼圈吐槽这台老冰箱。当他看到冰箱上的“三级能耗”标识,又开始为电费担忧。
房东配置的冰箱丢不得,买新的话也不能太大,否则一旦搬不走就会变成“次抛”冰箱。于是,做了不少功课的小川在电商平台入手了一台一级能效的节能静音冰箱,是个仅有两层的迷你款,平时用来放点饮料、水果足够了,叠加20%的国补后,这次置换的性价比直线上升。
安装好的那天,小川心想:终于可以跟冰箱和平共处,告别噪音了。
我上班,扫地机器人也上班
好物:扫地机器人
被拯救人:爱干净但是有点懒的@奇奇
奇奇一直很向往独居,因为她想要养一只小猫,只不过上学的时候爸妈不让。
大学毕业后,奇奇真正开启了独居生活,也如愿养了一只布偶猫,但也遇上了新的问题——小猫天生爱掉毛,猫毛满天飞。
沙发上的可以用粘毛器清理,但地板上的怎么也弄不干净,而且小猫会持续掉毛。执行力超强的奇奇一边在小猫的饮食上下功夫,一边下单了一台扫地机器人。
现在,她每天回家都能看到干净的地板,连猫咪都好奇地跟在扫地机后面“监工”。
虽然不是豌豆公主,但也要睡得舒服
好物:床垫
被拯救人:对睡眠质量要求高的打工人@小橙子Orange
小橙子每天的工作任务繁重,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回到家后,她最渴望的就是能躺在舒适的床上,好好睡一觉,为第二天的战斗充能。
然而,搬进新出租屋后,她发现房东留下的床垫不仅硬得像木板,还时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噪音。
起初,她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毕竟刚毕业没多久,手头并不宽裕。可她的睡眠质量越来越差,每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第二天上班时顶着黑眼圈,精神恍惚,连最基础的工作都频频出错,还被领导批评了几次。
忍无可忍的她趁着有国补,走进了宜家,火速挑了一张新床垫。“好像被床垫拥抱了一样,”小橙子回忆起更换床垫的那晚。
与其说“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是消费陷阱,不如说,这句话在十年后演化出了更符合当下的情绪。
当年轻人选择租下一个自己的空间时,如何与出租屋友好共处,氛围感是一种解法,舒适感或许是一种更奏效的途径——
不因为是出租屋就去将就老旧电器;
不因为是出租屋就去将就,设计落后而不再符合生活需要的水管;
不因为是出租屋就去将就,夜里会吱吱作响的床板……
在有限的预算里,不去将就的生活,何尝不是租房的长期主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