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2024年净亏损高达1.076万亿卢布,而2023年净利润为6955.7亿卢布。
2.俄气巨额亏损主要源于欧洲市场全面失利,受俄乌冲突和西方制裁影响,对欧出口骤降90%。
3.与此同时,国际制裁与能源博弈双重打压,使俄气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减弱,出口收入大幅下滑。
4.为应对欧洲市场崩塌,俄气试图开拓亚洲市场,但亚洲市场竞争激烈,难以弥补欧洲市场缺口。
5.俄总统普京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达成初步“停战约定”,旨在缓解能源设施受到攻击的风险,为俄气和国内经济争取喘息空间。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简称“俄气”)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之一,如今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据其2025年3月17日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净亏损高达1.076万亿卢布,而在2023年,俄气还取得了6955.7亿卢布的净利润。
短短一年间,这家能源巨头从行业霸主陷入深渊,这不仅是俄气自身的问题,更是俄罗斯经济在国际压力下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俄总统普京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3月18日通过电话达成初步“停战约定”,宣布俄乌双方在30天内不再攻击对方的能源设施。
外界普遍认为,这一举动表明俄罗斯希望借停战缓解经济困境。
那俄气的困局,会不会是让普京做出这一决定的核心推力之一呢?
俄气巨额亏损背后:欧洲市场的崩塌
俄气业绩的断崖式下跌,主要源于其在欧洲市场的全面失利。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欧洲一直是俄气的主要客户,年均进口量高达1500-1700亿立方米,占俄气总出口的绝大部分。
然而,随着冲突的持续升级,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制裁,加上俄罗斯主动中断供气协议,导致俄气对欧出口骤降90%。
到2024年,俄气对欧洲的出口量仅剩320亿立方米。
不仅如此,俄乌天然气过境协议也于2024年到期。
乌克兰单方面拒绝续签这一协议,预计将进一步使俄气每年出口量减少160亿立方米。
这一局面不仅让俄气失去了其核心市场,也使其庞大的管道系统成为“沉没成本”。
维护这些基础设施需要支付巨额费用,而无法通过出口收入弥补亏损。
国际制裁与能源博弈的双重打压
俄气困境的另一大原因是西方制裁政策的全面打压。
欧洲国家通过限价令压低天然气价格,同时加速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从美国、卡塔尔等国大规模进口液化天然气(LNG)。
目前,美国和卡塔尔已经成为欧洲天然气市场的主要供应方。
对于俄气而言,制裁不仅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还直接导致出口收入大幅下滑。
此外,由于战争和制裁的双重压力,俄罗斯经济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国内居民负债率激增,消费能力显著下降,这使俄气等支柱企业的运行更加困难。
亚洲市场难解近渴
为应对欧洲市场的崩塌,俄气试图通过开拓亚洲市场寻找新的出口机会。
中国成为俄气的主要目标市场之一,中俄合作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项目成为俄气的希望所在。
然而,该项目的扩展计划“西伯利亚力量2号”因谈判受阻而暂停,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运营。
此外,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天然气需求虽有增长,但远不足以弥补欧洲市场留下的巨大缺口。
另一方面,亚洲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
中东、美国的能源供应商正积极抢占市场份额,俄气能否在这一领域获得长期稳定的客户,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停战背后的经济考量
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每日军事开支高达数亿美元,这不仅让战争变得不可持续,也使国内经济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普京选择通过“停战约定”缓解能源设施受到攻击的风险,显然是为了为俄气和国内经济争取喘息空间。
停战的另一个潜在意图,是争取国际社会的关注,试图削弱西方对俄罗斯的敌对态度。
然而,即使停战能够部分缓和紧张局势,解除制裁仍是未知的目标。
即便俄气能够通过新市场逐步恢复出口,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也难以迅速回归到战前水平。
俄气目前的困境不仅是市场失利的结果,也揭示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深刻变化。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对传统能源的影响,俄罗斯若想摆脱被孤立的局面,还需要采取更具前瞻性的策略。
对于全球能源市场而言,俄气的困境既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产物,也是能源格局重塑的映照。
短期来看,俄气的亏损难以迅速扭转;但从长期看,其能否重新占据一席之地,不仅取决于国际局势的演变,也取决于其自身的战略调整。
结语
俄气的巨额亏损不仅影响了俄罗斯经济的中枢,还加剧了普京政府的压力。
这场危机下,俄罗斯的能源霸主地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也在不断拉大俄罗斯与其传统客户之间的距离。
普京选择停战,是出于经济和政治双重压力下的务实之举。
然而,停战或许只是“止痛药”,真正的困局,还需要俄罗斯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解决。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俄气从盈利7000亿卢布转为巨亏1万亿卢布,怎么回事?202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