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8

评论

16

2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日本想回“敌对状态”?公然否认中日建交声明的法理,想给中国机会算旧账?

近期,日本政府对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法律约束力提出质疑,称该文件“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引发了中日关系的严重裂痕。

这一言论不仅挑战了中国的一个中国原则,还可能对两国关系的法理基础产生深远影响。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时明确指出,《中日联合声明》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石,其法律约束力不容置疑。

图片

中国外交部的表态也让外界重新审视中日关系的波动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中日联合声明》的法理基础为何重要?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要文件,其核心内容包括三个关键要素: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明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日本承诺遵守《波兹坦公告》和《开罗宣言》,无条件归还侵占中国的领土;双方确认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而非诉诸武力。

声明不仅结束了中日之间长达几十年的“不正常状态”,也为两国和平共处奠定了法理基础。

然而,日本此次质疑声明的法律效力,企图为右翼政客窜访台湾“开绿灯”,明显违背了1978年签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图片

后者进一步确认了声明的原则具有法律约束力,并由两国立法机构批准,成为国际法的一部分。

从法理上来说,1972年的声明不仅是中日关系的法律保障,同时也与《波兹坦公告》和《开罗宣言》直接挂钩。

波兹坦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而《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

如果日本否认《中日联合声明》的效力,其实质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

图片

日本否认声明效力的动机与后果

根据报道,否认声明效力的言论源于日本参议员滨田聪提出的书面质询。

随后,日本政坛一些右翼声音开始跟进炒作,最终石破茂领导的政府公开表示声明“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从表面看,这一行为是为日本政客与“台当局”往来寻找法理突破口,试图淡化一个中国原则的限制;但从深层次来看,则反映了日本右翼势力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和军事实力的焦虑。

这种立场的危险性在于,它不仅可能破坏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还可能导致两国陷入“敌对状态”。

图片

尽管二战后中日之间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法理上的“战争状态”直到1972年才通过联合声明得以结束。

如果日本否认声明效力,是否意味着两国关系回归敌对状态?

甚至重新打开诉诸武力解决争端的可能性?

当前的国际格局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在东亚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却仍然受到和平宪法的限制,其军事力量和战略部署难以与中国抗衡。

今天的中国,拥有东风系列先进导弹、航母战斗群、第五代隐形战机等现代化军事装备。

图片

相比之下,日本军事实力主要依赖美军支持,即便通过增加防卫预算、改造准航母“出云”号,依然难以形成对中国的有效威胁。

日本的挑衅背后是对实力失衡的错判

日本右翼势力长期以来试图通过否认历史责任和挑战既定秩序来谋求地缘政治利益,但这种行为实际上反映了其对中日实力对比的严重错判。

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GDP约为18万亿美元,而日本的GDP仅为5万亿美元。

经济上的巨大差距,让日本在中日贸易中处于依赖地位。

图片

与此同时,中国的军事投入和技术研发已在东亚地区占据绝对优势。

再看台湾问题,日本右翼势力企图利用“台湾牌”牵制中国,但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中日间的政治互信,也可能导致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削弱。

目前,中日贸易额仍维持在每年3000亿美元左右,这种密切的经济联系让任何政治挑衅都可能付出沉重代价。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警惕挑衅,维护和平

今天的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而日本也不是二战前的世界军事强国。

如果日本政府选择否认《中日联合声明》的法律效力,甚至试图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那么中日关系很可能重新陷入危险境地。

图片

中日之间的和平与合作是东亚稳定的关键,但这种和平必须建立在尊重历史和遵守国际法基础之上。

如果日本执迷不悟,中国不仅能够进行反制,还可能重新审视二战遗留问题,追求日本的责任。

时代已经变了。日本如果无法承认这一点,选择重返“敌对状态”,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参考资料: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毛宁:《中日联合声明》当然具有法律约束力2025-03-18

直新闻:历史文件也敢赖账?日本右翼在搞“切香肠”2025-03-18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