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

评论

1

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蔚来再“变法”,这次敢不敢真“见血”?

图片

在小米和小鹏分别发布各自史上最强财报的时候蔚来汽车拿回了2019年的剧本——内部讲话、裁员、变革。

“小鹏能改好,我们怎么就不能改好?”李斌很着急。

蔚来不能不急,数据是残酷的:2025年前两月,蔚来仅交付2.7万辆车,全年目标进度才 条6%,而小鹏、理想分别交付6.1万、5.6万辆,是蔚来的两倍以上。

更致命的是现金流,截至3月蔚来账面现金450亿元,按2024年亏损速度,仅够支撑到2027年上半年。而李斌曾承诺2026年实现盈利——窗口期只剩21个月。

创业十年后,蔚来似乎没有走出危险地带,反而一直在“ICU”里徘徊,问题出在哪里?这一次的变革蔚来真的可以脱胎换骨吗?

01 蔚来需要26名副总裁吗?

在蔚来官网上,李斌有三个title:创始人、董事长、CEO(首席执行官)。然而在外界看来,这三个title,李斌的匹配度并不一致。

“李斌是一个完美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李良认为,李斌擅长攒局,很快帮助蔚来实现了从0到1。更是一个资本运营的高手,找人找钱的能力在汽车行业里几乎没有对手。据不完全统计,蔚来创立以来先后完成了 18 轮融资,累计融资超 1000 亿元人民币。

如果类比阿里巴巴,李斌类似于马云的角色,谋划长远的方向,引领企业10年或者20年后的走向,像是一个善于谋篇布局的棋手。

“李斌是自上而下的人,他有很大的格局,从最顶层的东西开始想,想到底下。” 华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包凡曾经这样评价李斌。

在战略规划方面,李斌也极具战略眼光,行业还在为充电焦虑时,李斌就押注换电模式。他也早早提出了3.0企业的观点,通过提供远超行业的用户体验,让蔚来汽车杀出一条路。

然而,如果用一个CEO的标准来评价,外界对李斌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做董事长要高瞻远瞩,但是做CEO要落地,来扣细节,这不是李斌擅长的。

在蔚来内部,具体的职责被分配给了众多的副总裁们。有用户发现,蔚来APP可以搜到26位副总裁,还没有算财务等不需要面对用户的部门以及乐道、萤火虫两个品牌的高管。

图片

一位传统车企的人对于这一数量感到吃惊,因为在传统企业,副总裁的人数一般不会超过10人。即使是员工人数超过 70万人的比亚迪,副总裁只有13人。

李斌的看法是,“(人的)精力总量有限,细节交给专人去做,该休息休息。”

李斌在管理上也比较比较佛系,“李斌的过错是他太相信员工,相信下面的管理者,鼓励员工依靠自驱力做好工作。”一位蔚来的离职员工表示,这导致了蔚来在管理上比较松散和放任,中层管理者务虚过度,整体的组织效率变低。

02 端着的李斌,放下了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蔚来很多长期亏损的业务都是李斌理想主义的产物,比如单座成本350万的换电站、一线核心地段重金投入的牛屋。

有人说,李斌试图将蔚来打造成新能源时代的“精英俱乐部”——全铝车身对标德系豪华、牛屋服务复刻私人会所、NOMI机器人营造科技仪式感。

蔚来的这一做法,也吸引了一批和李斌气质相同的客户。早期在蔚来的用户社区里,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买蔚来的车主,要么是科技爱好者,要么是社会精英”。

BBA豪华市场一直是李斌的执念,蔚来自成立起就带着精英主义烙印。蔚来的第一辆车是纯电动超跑EP9,售价148万美元。第一辆量产车ES8售价44-54万元,与奔驰GLC宝马X5奥迪Q7在同一价格区间。

精英主义没有错,但问题是蔚来似乎找不到足够多有消费力、气味相投的消费者。这让蔚来品牌被束缚在小众 “精英圈子” 里。

为了提升销量,蔚来也成立了乐道和萤火虫两个品牌,进入销量基数大的中低端市场。

用户以为蔚来会走“便宜大碗”路线,用销量摊薄成本时,蔚来的做法却出乎意料,价格上高出预期,电池还不通用,子品牌用户甚至进不去牛屋。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不影响蔚来的高端形象。

这番“神操作”下来,让新品牌销量承压,比如有人发现乐道与某顺风车平台合作,以100元的价格邀请司机试驾。汽车销售常有“花钱买试驾”的潜规则,但是把这一规则放到明面上,乐道的销售压力可见一斑。

图片

这也导致比亚迪海鸥、小鹏M03热销的时候,乐道、萤火虫难以突围。“明明想吃中低端市场的市场,还端着中高端的架子。”有用户认为“乐道定价如果下调3-5万,萤火虫的价格降到8-10万元能卖爆。

03 敢不敢“见血”,是衡量蔚来变革决心的标志

近期有媒体报道,李斌面向产研集群全体员工进行了一场内部讲话,表示有错就改,把自己的尊严挣回来。

然而,很多人认为,蔚来的变革可能并不那么容易,不仅需要克服企业自身的惯性,还要克服李斌的心魔。

首先,这需要涉及到对于高管团队的汰换。

以小鹏为例,为了走出泥潭小鹏汽车对于高管团队进行整体换血,上市时的12人高管开了 掉10 人,30个一级中心的负责人换了85%。

相比之下蔚来的高管变动要少得多,官网“管理团队中”加入最晚的高管是2017年12月入职的执行副总裁兼质量管理委员会主席沈峰,此后没有新人的加入。

其次,也会涉及到一些过去核心业务的调整。

“比如对于换电站的投入,蔚来应该把这个业务砍掉,比如卖给国企,或者通过引入更多的车企,成立第三方公司,做成独立的品牌。”李良认为,换电站作为基础设施投入巨大,只有形成规模效益才能盈利。

他认为,蔚来自己干就会引起同行车企“卡脖子”的戒备和担心,只有成为独立的第三方才会让大家安心兼容。另外,随着类似比亚迪闪充等充电技术的进步,换电站的需求也可能减小,对于蔚来来说是个不小的风险。

最后,蔚来的变革必然要触及到老用户的利益。

“蔚来经营重心的转变,会来的比其他任何品牌都要痛苦。因为要削减的业务,正是很多用户选择蔚来的关键原因。”行业人士表示,比如以前专属蔚来车主的“牛屋”,已经传出对外开放、面向所有人群进行收费服务的消息。

实际上在过去,蔚来对于换电权益进行调整时,就曾经遭遇了车主们的争论。

当然最重要的变革是李斌自己观念的调整。

很多接触过李斌的人有一个共识,他是一个非常自信、非常有执念的人,在决策上也非常自我。曾经有高管表示,虽然李斌招了很多专业人才,但他不容易被说服,最后拍板的时候还是他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蔚来手机业务,这个业务最开始很多人都不看好,但李斌坚持上马,他担心苹果进入汽车领域后蔚来陷入被动。结果是售价6499元起的NIO Phone,在车主群体中接受度非常低。

李斌近期也在反思,“我本人确实需要提高经营意识,需要检讨。以后即使是我说要干,算不过来账,也不要干。”

相比李斌自我调整,李良认为,蔚来更简单的方式是引入一个“王凤英”与李斌进行搭配。“王凤英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能力,更在于她代表的管理范式——以结果为导向的务实作风,对市场痛点的精准把握,以及打破既得利益的改革勇气。

只有刀刀见血的变革,是蔚来所需要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3328只股票诊断结果已更新,输入代码,查看你的股票
广告老卢说财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