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到周末啦!
不想宅家,但又不知道去哪里玩儿?
老城烟火气&文艺街区氛围感&博物馆“活历史”……
🤔纠结症犯了,到底怎么选才能尽兴玩转广州呢?
今天,和小编一起坐上广州35路公交,
来一场上车「City Bus」,
下车「City Walk」的文博之旅吧~
搭公交松弛感漫游广州~攻略已加载完毕!
出发。🚶
两个站点 激荡百年革命星火
本次文博之旅,
我们从35路公交的始发站——文德路总站启程。
文德路位于越秀区,
古时的文人雅士在此以书香墨韵浸润街巷,
近代风云际会中,这里又激荡着革命星火。
沿着文德东路向前走一百米,
右侧一排黄色外立面的建筑吸引了小编的注意,
这幢百年洋楼叫文德楼,
周恩来、邓颖超这对革命伴侣就是在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相濡以沫的人生路。
▲2024年3月,文德楼周恩来夫妇旧居在经历保护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广州市首个在居民区内运行的红色场所。图片来源:广州越秀发布
1925年,周恩来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常委、军委书记,
邓颖超从天津南下广州,代表天津各界联合会慰问省港罢工工友。
同年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正式结婚,
文德楼3号二楼就是他们的婚房。
展厅位于居民区内,参观请保持安静哦~
2024年3月5日,
沉寂百年的文德楼3号二楼,经过修缮后正式对外运营,
以一间40多平方米的“小家”面貌呈现在民众面前。
展厅以“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书信往来”“在广州的事迹”“家风家事”等内容设置5个展项,
通过桌椅、笔墨、书信等充满历史故事的物件,
从微观视角再现革命者的生活日常。
1926年,轰动一时的“中山舰事件”发生后,
周恩来夫妇从文德楼搬到了距此300米的南华银行楼上,
即现在的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
科普时间到~1924年冬,中共广东区委成立军事运动委员会(又称“中共两广区委军委”),周恩来担任军委书记。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地方军事机构,又是中共最早的军事机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事军事工作的开始。
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
周恩来、邓颖超就在这里居住和办公,
向警予、李富春、蔡畅常来这里做客,
胡公冕等黄埔军校师生也曾来此拜访周恩来。
▲旧址二楼再现了中共两广区委军委当年办公和居住的场景,走进民国时期的会议室和会客厅,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激情热血的年代。
一楼展厅设有《星火燎原——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陈列展览》,
展览通过众多珍贵的史料和档案,
全面介绍中共两广区委军委的发展历史,
回顾了周恩来、聂荣臻等军委成员在广州的革命足迹。
此外,三楼和四楼则是独具特色的军服展厅和军粮餐厅。
整个旧址展馆就如同一个迷你的军事博物馆,
布展设计以沉浸式、立体化、互动性的路线为主,
引导参观者走入一个充满理想与信念的红色时空。
休息片刻,
我们乘着35路公交继续探索下一站——文明路站,
下车前行100米,便到了咱们此行的第三个目的地——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简称“中共广东区委旧址”)。
▲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区委之一,管理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南部及香港等地党组织,是大革命时期全国辖区最广、党员人数最多的地方党组织之一;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地方纪律监察机构——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开创中国共产党纪检工作先河;设立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地方军事机构——军事运动委员会。
大革命时期为隐蔽工作,
广东区委一楼分别以药店、小食店、鞋店等商铺作掩护,
并用“管东渠”(粤语“广东区”谐音)化名向警察局登记。
后来,“管东渠”便成了广东区委代号,
众多仁人志士也在这里追求革命理想。
▲旧址三楼,还原了当年的办公场景:从组织部办公室、监委办公室到国光书店经理室。房间内,摆放着几张简易木桌椅、木报架等,足见当年条件之艰苦、作风之朴实。
1925年2月,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成立。
省港大罢工期间,
监委会利用机关报《工人之路》进行舆论监督,
揭发贪污舞弊行为,保障了罢工的顺利进行,
同时为创建中央监察委员会积累了重要经验。
可以说,中国纪检就是从此出发的。
在中共广东区委旧址所在的文明路与德政中路交汇处,
红色历史与市井烟火悄然相融。
这条闻名遐迩的“糖水街”香甜萦绕,
而这份岁月静好,正是无数革命先辈热血斗争换来的。
和小编乘上35路公交继续前行,
下一站,同样精彩。
一条路线 串起广州的往昔岁月
第三站,我们抵达中山图书馆站,
在一条马路相隔的地方,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明路总馆)朱檐碧瓦的建筑群巍然矗立。
▲文明路总馆B区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
其文脉可上溯至明代的诗坛圣地南园,
清代又化作广雅书局藏书楼,
千年书香层层叠印,将岭南大地的人文星火绵延至今。
▲文明路主题馆
一旁绿树掩映的庭院中,
坐落着一座明黄色钟楼——广州鲁迅纪念馆。
时有啾啾鸟鸣穿透树影,
在文艺气息浓厚的静谧天地间回响。
这里还曾是中山大学最早的办学校址,
也是鲁迅曾经在广州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中山大学校徽的主体图案就是钟楼的主体建筑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所以这里,也是国共合作的起点。
▲《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复原陈列》真实复原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钟楼礼堂召开时的场景
乘着35路公交「City Bus」,
前方到站,越秀南路。
这里有一处大隐于市的绝美拍照之地——东园,
复古长廊、古典红墙、秀美荷池……十分优雅梦幻,
而这片风景之下还藏着一段热血的历史——省港大罢工。
▲图片来源:广州越秀发布
1925年,省港大罢工爆发后,
广东革命政府将东园征用为省港罢工委员会办事处。
如今我们看到的这栋红白相间、风格独特的两层建筑,
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在原址重建的省港大罢工纪念馆。
省港大罢工持续16个月,罢工工人总数达到了25万人。其组织之严密、领导之坚强,规模之巨大、历时之长,声势之壮、涉及面之广,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是罕见的。
不妨来此,循着历史的足迹,
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热血岁月。
离省港大罢工纪念馆不远处,
还有一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
馆内200余幅图片、70余件实物、10余个历史视频……
正缓缓向来人诉说着中国共产党指导下青年团创建的风雨历程。
另一侧,一座鹅黄色的洋房矗立在高楼之间,
这便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一面面旗帜、一枚枚证章,
见证了百年前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史。
团一大纪念馆、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与前文的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都辖属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随着35路公交缓缓穿行至白云路,
老城区的繁华与沧桑过往,尽收眼底。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苏俊杰
相比于前文的广州鲁迅纪念馆,
白云路西段7号的鲁迅故居——白云楼,则鲜少人知。
白云楼东南的八角楼曾是鲁迅的书房,
在这里他编订了《朝花夕拾》《野草集》等30多篇文章。
白云楼不对外开放,
想一探究竟的朋友们,且慢~
附近有个纪念鲁迅的口袋公园——鲁迅纪念公园,
是广州首座以名人名字命名的纪念公园,
时间充裕的朋友不妨前去看看鲁迅的人像雕塑哦~
▲图片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你熟悉的《文博小贴士》又来啦!
收藏好这份攻略,出行超省心~
NO.001
👇🏻滑动查看更多👇🏻
NO.002
除了上文提到的这些站点,
35路其他站点同样精彩!
小编为大家列举了部分景点,
时间充裕的朋友可以前去看看哦~
📍白云路:大沙头旧东站铁路纪念园、广九铁路纪念园
📍大沙头游船码头:林则徐纪念园、东山湖公园
📍海印桥南:关帝庙
📍东晓南路:纯阳观、康帅府、马氏宗祠
📍三滘村:陈李济中药博物馆
广州,
一座在岁月长河中沉淀出独特气质的城市,
历史的风韵与现代的活力在这里悄然相拥,
传统的厚重与创新的轻盈在这里和谐共生。
街巷深处,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转角之间,总能遇见未曾消散的温度。
出发吧!下一站,永远更精彩~
转载自:阅博志
供稿:粤政科技、邓至韡
统筹: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