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78岁的张大爷在金融特派员陈敏的指导下,终于学会了刷脸取款。老人笑得合不拢嘴:“以后取钱再不用麻烦别人了!”这一幕温暖场景的背后,是呈贡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斗南信用社工作人员陈敏和同事们每周固定的驻点服务——他们轮流在社区为老人办理上门认证核实等业务,为企业提供上门授信,将金融服务从银行柜台延伸到田间地头。正如陈敏所说:“金融不该是冷冰冰的数字游戏,而是带着温度的服务。”
为有效破除乡村振兴的资金难题,呈贡区积极探索“党建+金融”机制,用活“金融特派员”,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健全服务机制、强化项目支持,推动优惠政策、金融资源下沉基层,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
今年3月,呈贡区委组织部与呈贡区农信社联合聘任第二批8名“金融特派员”,他们深入各街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建立“党建+金融”工作机制,持续做好牵线搭桥、沟通联系工作,助力实现政银同频共振。
呈贡区构建了“区委+街道党工委+农信社党委”共建体系,建立三级联动体系,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通、联合办公、合作交流等形式,助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区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制定了《昆明市呈贡区“党建+金融+流动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保障措施、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并将“党建+金融”工作纳入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定期督促指导、落实责任。下一步,区委还将推动“金融特派员”兼任挂联街道副主任,进一步推动责任落实。
街道党工委与农信社党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党建+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工作开展情况,共享信息、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推进工作落实。
农信社党委具体抓好“金融特派员”的培养管理,通过定期培训、共同走访等举措,让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与“金融特派员”联合深入了解基层实际需求,促进政银信息对接,形成上下贯通、服务高效的工作体系。
呈贡区在6个街道全覆盖配齐了政治硬、业务精、作风实的“金融特派员”,建立了“个体+群体”“定向+常态”服务渠道,运用多种载体、多种形式开展金融服务,及时解决农户、企业资金周转、融资信贷等方面的困难问题。
作为金融联络员,“金融特派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进街道、社区、农信社和企业、农户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他们掌握所在街道群众、集体和企业发展需求,帮助所在街道社区编制金融指导规划,对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在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推动社区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
作为普惠金融宣传员,“金融特派员”压实“五个一”职责任务,即定期反馈一次金融需求、宣传一次金融政策、推广一次金融产品、用活一次信贷政策、优化一次信用环境。他们通过入户走访、定期集中宣讲等方式,普及宣传金融产品、金融惠民政策等知识。
作为金融服务员,“金融特派员”打造有温度的金融服务,通过入户走访、上门授信,“点对点”解决金融需求。他们广泛科普防电信诈骗、防非法集资知识,收集金融问题,排查安全隐患,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联系服务群众,合力打通党建引领金融普惠“最后一米”。
呈贡区强化金融服务力量,由“金融特派员”牵头,联合挂联街道和社区,开展“党建+金融”普惠大走访活动。通过走进农户、合作社、小微企业和重点企业“四走进”措施,宣传信贷政策、摸清信贷需求。同时,在各社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增设金融服务窗口,常态化收集辖区农户及企业在金融方面的问题困难和信贷需求。仅一年内,就收集问题清单、需求清单1200余项,并将服务端口前移。
呈贡区优化金融服务质量,依托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制召开联席会议,邀请街道、社区、农信社、税务、商投等成员单位参会,研究建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金融项目清单。同时,邀请农户、企业代表参加,强化部门指导引导,按照“一事一议、一户一策、一企一策”方式协商解决收集的问题、需求清单1100余项,提供精准化金融服务。
呈贡区充分发挥金融服务效能,把有限的信用贷款变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启动性资金,鼓励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直播等服务型产业,以及花卉、豆制品加工、宝珠梨等呈贡特色产业,吸引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同时,协商推出“鲜花贷”“惠企贷”“惠耕贷”等5款少担保、低利率的信贷产品,极大降低了融资门槛,满足了资金需求,累计发放贷款7.8亿元。此外,还打造了“昆明市滇池沿岸重点乡村呈贡区斗南社区城中村改造暨七彩花谷项目”等10余个产业项目,有效促进了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2023年以来,金融特派员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放贷2.1亿元,带动2678户农户增收。这种“带着温度的金融服务”,正通过组织共建、业务下沉、资源整合等落地落实的一系列举措,成为巩固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走稳致富之路的“金钥匙”。
责编 | 包崇正
编审 | 杨丽
终审 | 李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