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哪些公益传播案例温暖到您?请投TA一票


让世界听见善的声音!


2024年度

“厦门十大经典公益传播案例”

推选案例“20进10”

线上投票开启!





由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海西晨报社发起主办,厦门市关心下一代教育促进会协办的2024年度“厦门十大经典公益传播案例”推选活动,经过前期的初筛和中期紧张的20强入围案例评审,现在,备受关注的“20进10”线上投票环节正式拉开帷幕。


这些项目涵盖多领域,或通过央视专题报道,或通过各新媒体渠道传播,在将温暖传播的同时,传递正能量。公益的力量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厦门这座温馨的城市里,社工机构与志愿服务组织都保持密切联系,深入交流,如亲密无间的伙伴,携手在志愿服务的广阔领域、公益慈善的光明大道上并肩前行,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爱的篇章。由他们发起的各类公益行动似春日微风,轻柔渗入市民生活,让爱在城市流转、在人与人之间流转。就这样,奉献与爱的种子在厦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蔚然成风。



现在

线上投票通道已全面开启

截至3月24日16∶00

您手中的一票

不仅是对优秀公益传播案例的认可

更是对公益精神的弘扬与传递


一起回顾20强入围案例

图片


一、“星空咖啡”助孤独症青年就业


2024年,厦门市残联聚焦大龄孤独症青年群体就业难题,创新性推出“星空咖啡”厦门市孤独症青年专门就业空间,采取残联倡导、企业主办、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的模式,品牌授权符合条件的主办方使用,吸纳孤独症青年就业;同时,以星空咖啡平台为载体,打造“平等、融合、共享”价值理念宣导基地。目前,“星空咖啡”已有集美尚萌店、思明旗舰店2家门店相继开业,12名孤独症青年正式上岗就业,还带动近10名青年实现辅助性就业,实现社会、企业、家庭、孤独症青年多方互惠共赢。


“星空咖啡”是厦门在大龄孤独症群体就业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成为国内残疾人就业领域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得到中国残联就业指导中心的全面推广。其事例被学习强国、新华网及《人民政协报》《福建日报》《厦门日报》《海西晨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同时也被《中国日报》以专刊形式报道。相关话题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持续发酵,网友留言普遍表达支持与感动,许多市民到店内打卡,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传播效应。



二、厦门曙光,幸好有你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推荐的是“曙光救援队同盟2024南方洪涝灾害救援救灾”系列传播案例。该救援队2024年前往多地执行救援任务,全年救灾行程2万公里,足迹遍及福建、广东、江西、湖南等地。2024年6月16日,龙岩市武平县遭遇洪涝灾害,厦门市曙光救援队迅速响应,奔赴灾区展开紧急生命救援、物资发放及灾民安置等行动。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的救援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赞誉,得到“厦门退役军人”“中国慈善家杂志”等微信公众号及《厦门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还特别进行相关专题展播。2024年,厦门市曙光救援队被国家应急管理部授予集体三等功。2025年1月,为庆祝厦门市曙光救援队成立10周年,见证公益救援精神的熠熠生辉,全国百余位“曙光队长”跨越山海,齐聚厦门,展示了民间救援力量齐心协力的一面。



三、赴柬埔寨进行“光明之约”


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自荐“华厦眼科柬埔寨光明行”公益传播案例。2024年12月14日至21日,“侨爱心·光明行”走进柬埔寨大型公益活动于金边开展,华厦眼科精心组派4家医院共13位医护人员的医疗队,携带国际前沿的手术设备与诊疗技术,成功为当地135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并捐赠了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包、医疗耗材等物资,用仁心仁术圆满完成了这场跨国“光明之约”。柬埔寨国防部为华厦眼科医院集团颁授感谢状,并为医疗队医护人员颁发感谢信。


此次活动累计获得50余篇次的报道,分别被CCTV-4“今日环球”、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新华网、中国网、百度、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东方财富、一点资讯、东盟头条、中国侨网等多平台报道。其中,新华网、中国网等相关报道累计阅读量破千万。2024年12月22日,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医疗公益活动走进柬埔寨帮助135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面向全球播出。



四、大屏小屏助力“一师一梦”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自荐的“同心·久久公益节”项目传播案例,是线上线下、大屏小屏联动传播公益项目的典型。2024年9月,项目组链接企业,联动14家大型商超进行统一大屏视觉传播,展示“火种计划·一师一梦”公益项目乡村师生的温情时刻,有力支持乡村教育发展,覆盖约20万人次。2024年久久公益节活动期间,共计15067人次参与爱心捐赠,捐赠总额达1100397.27元。


该项目受到《海西晨报》等媒体的关注报道,项目携手14家爱心企业和数百位劝募大使利用新颖的直播形式,进行8场主题直播,触达观众19.9万人次。项目还发布9个暖心公益故事视频,播放量达到7.9万次。



五、女教师病危,市民接力献热血


2024年3月12日,厦门年轻教师李倩突患暴发性心肌炎急需A型血救命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引发众多市民关注。海西晨报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市民纷纷排队献血。第二天,厦门全市10个献血点爱心涌动,众多市民赶来为李倩老师献血。一天之内,全市共有430位爱心市民成功献血12.8万毫升。


“我是A型血,可以帮助李老师。”市民们纷纷挽起衣袖,参加这场爱心接力。清晨集合,全天接力。为了救助病危的她,爱,如潮涌。430人,12.8万毫升,涓滴血液汇聚起强大力量。


这一暖心事件,也引发央媒、省市媒体的广泛转载,央视新闻、光明网、澎湃新闻、新浪、今日头条、抖音等媒体纷纷转载。整组报道冲上全国新闻热搜,全网阅读量超千万人次,为病危女老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救命之血,传播了爱心故事,传递了爱心之城的正能量。



六、立达信为困境儿童筑梦


厦门市立达信泉水慈善基金会推荐了“立达信助飞成长营”案例。


第二期“立达信助飞成长营”以困境儿童为服务对象,由厦门市立达信泉水慈善基金会主办,共青团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委员会、集美大学凤凰花助飞成长营实践队承办。2024年7月15日至19日,项目进行了以“科技筑梦 人文铸爱”为主题的探索,通过研学、手工、益智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营员的视野,让他们学会不畏挑战、团队协作、互帮互助。此次成长营不仅关怀、服务儿童,也为集美大学凤凰花助飞成长营实践队的志愿者提供了从事社会工作的实践平台。集美大学教授巨东红在总结中说:“成长营看似是我们陪伴孩子成长,但实际上,也要感谢营员为志愿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我们不仅看到了营员些许的变化,也看到了志愿者团队的成长。”中国新闻网、慈善公益之窗、搜狐、新福建、台海网及《海西晨报》等多家媒体对该项目进行了报道。



七、学生上演“教科书式”急救


市民王先生推荐:2024年9月4日上午,东孚中学一学生突发心脏骤停,7名同学上演“教科书式”急救,成功帮助同学转危为安。该事件受央视新闻、腾讯新闻、光明网、澎湃网、中华网及今日海沧等多媒体平台报道。



八、外籍志愿者帮流动儿童学习英语


厦门市思明区博爱社工服务中心和官任社区居委会共同推荐的案例是“GREAT国际慈善英语教育志愿服务传播项目”。


该项目于2016年10月发起,至今已开展多年,旨在激发流动儿童和贫困家庭子女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项目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英语慈善服务:如在官任社区国际书吧的“洋妈妈讲故事”,在安兜、塘边两个城中村社区的英语课业辅导和英语互动,在滨北、莲岳、蔡浦三所小学的“老外带你看世界”等。作为厦门地区在外籍志愿服务和队伍建设方面的首次探索,此项目备受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个媒体平台进行了报道。项目还荣获第二届“善行八闽——海峡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优秀奖、2023年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思明区最美志愿服务队等荣誉。



九、“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计划”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胡彦岚推荐的是“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计划”传播案例。此前,胡彦岚围绕真实事迹,以“不知道是谁的父亲,我还是忍不住开了口”为题在小红书平台发帖,倡议大家出门在外看到他人父母有需要时伸出援手,引发网友讨论和分享。截至2025年2月15日,该帖浏览量超53万、点赞数超2.3万、评论量1100多条。受平台邀请,胡彦岚等人共同发起“#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计划”网络公益活动。其中,一条评论内容“点赞,出门自动关心他人父母合约”一度冲上热评第一,单条评论获赞1.5万。随后,胡彦岚补充发表“或许这是你的父母,或许你可以……”的“出门在外主动助老行为”帖子,浏览量超2万,触动了众多网民的内心,使更多人关注到这一活动,积极为活动提供助力。



十、“最美让座者”温暖一座城


去年,当时79岁的颜老先生在厦门文灶公交站登上1路车,当时车上几乎都是老年人。见颜老先生上车,当时84岁的黄庆兰老奶奶微笑起身要让座,但看着老奶奶花白的头发,颜老先生婉拒了她的好意。老奶奶下车前,还不忘交代颜老先生去坐她空出来的位置。被深深感动的颜老先生偷偷拍下了老奶奶的样子。“我这才看清她慈眉善目的模样,同她的背影一样美丽……”颜老先生说。后来,颜老先生还特别登门向黄庆兰老奶奶致敬。林女士认为,黄庆兰老奶奶对他人的体谅与关怀,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融入了她一生的习惯,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滋润着人心。


而围绕“84岁老太太给79岁老先生让座”的公益传播案例,当时除了晨报进行了3次官方视频号+2次官方微信公众号+2次报纸报道外,央视新闻、福建省委文明办“文明福建”微信公众号、省妇联“闽姐姐”微信公众号、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厦门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厦门网“鹭岛热评”平台以及《集美校友》杂志等都进行了接力推送或报道。林女士说,黄庆兰老奶奶的让座故事,不仅感动了车上的乘客,更通过媒体报道,触动了更多人。“善意无关年龄,善良没有大小,将慈善化为生活习惯,将为社会增添更多温暖。”



十一、凝聚校友力量,赋能经济发展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教授、江右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会长程继东推荐的是赣高盟·江右博士汇“凝聚校友力量,赋能经济发展”这一案例。以南昌大学厦门校友会为代表的16所江西高校福建厦门校友会组成了一个非正式联盟,简称“赣高盟”。江右博士促进会作为一个以高层次人才为会员的公益社团组织,以创造价值、赋能家乡作为使命。2024年,“赣高盟”携手江右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以“赣高盟•江右博士汇”之名,共同开展了各类公益活动。


其中,南昌大学厦门校友会会长、江右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胡永红促使江右博士促进会与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厦门市欧美同学会共同打造“四海归鹭博士大讲堂”品牌活动,受到央广网厦门频道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十二、用爱抚平“天使之吻”


“不仅手术免费、名医执刀,还提供交通补贴或生活补贴。”2024年12月13日—15日,由大陆首家台资三级甲等医院厦门长庚医院携手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举办的“2024厦门唇腭裂公益救助行动”在厦圆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4名符合手术指征的唇腭裂患者因此迎来蜕变,踏上了回家的“微笑之旅”。


本次公益救助活动在厦门长庚医院微信公众号上预告推广后,率先吸引了海西晨报、厦门晚报、台海网、海峡导报、厦门电视台、今日海沧等厦门本土主流媒体记者积极关注,并到场采访报道。


经活动报道接踵传播,继而吸引澎湃新闻、福建卫生报、今日头条、搜狐网、ZAKER等国内知名媒体微信公众号转载,累计获得约30余篇次媒体报道。其中,海西晨报于2024年12月17日第A06版做了整版的专题报道《“天使之吻”患者在厦重绽微笑》,厦门名医微信公众号也于当天补充图文发布了《他们用爱,抚平“天使之吻”》一文,吸引众多市民点赞转发。



十三、儿童为珍稀物种和大自然写诗


CM公益传播自荐“与珍稀童行:儿童自然写作营”项目传播案例。此项目由CM公益传播发起,联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建发商管等作为共创伙伴,于福建开展4场为期1天的线下诗歌自然写作营活动。活动采用“诗歌写作教学+自然教育(珍稀物种科普与观察等)”的方式,设置了参观研学活动与科普讲座等丰富环节,以激发孩子们为珍稀物种和大自然写诗的创作热情,最终将孩子们的作品结集成册。


项目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传播,其中,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511.6万,讨论量达10.4万,互动量达23.1万;线下通过建发商管商业综合体大屏传播,引发12家媒体报道。



十四、“银城忘忧草”精准帮扶困境妈妈


在厦门同安区,有一些妇女面临经济、就业、照顾能力等多重困境。在有关部门及机构的支持下,同安区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积极介入,深化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通过提供个案帮扶、就业培训、自我增能等专业服务,搭建爱心妈妈与困境妈妈互助平台,帮助乡村困境妈妈提升能力,凝聚社会力量助力妇女发展。


该行动项目得到多个媒体平台报道,引发公众对困境妈妈的广泛关注,促使多地社工机构借鉴其个案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十五、幸福食堂,情暖银龄


厦门市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推荐的是吕岭敬老餐厅志愿服务队传播案例。吕岭敬老餐厅志愿服务队由12名平均年龄近70岁的退休人员组成,自2015年吕岭敬老餐厅成立起,便积极参与餐厅的日常运营,依据个人专长进行分工协作,包括验菜、洗菜、拣菜、切菜、卫生清洁服务等工作,为社区老人提供温馨、便捷的用餐服务。


2024年,吕岭敬老餐厅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长37345人次,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达到1497小时;同年,还接待来自全国各省市的8个参访团前来交流学习,进一步对餐厅的特色服务和志愿服务队伍进行了宣传。2024年,该志愿服务队受到厦门网、“湖里头条”等多个线上平台报道。



十六、“厦门姚明”传播善举


网友“渔夫”向组委会推荐的是爱心企业家姚明参加厦门慈善总会“关心下一代”慈善基金成立仪式,现场捐赠30万元,并以“厦门姚明”个人微信视频号推广关爱助学活动这一案例。“渔夫”的推荐理由为:“这是一则直击心灵、洋溢正能量的视频精品。”姚明在视频中表示,非常乐意参与关爱助学活动,期望能帮助更多贫困学生。据介绍,该视频发布当日传播量便超过50万次。截至目前,点赞量达1248次,转发量达704次,收藏量达950次,评论量达97次。


据介绍,姚明是厦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大学厦门校友会会长,先后荣获中国优秀企业家、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全球十大杰出华人风云人物等称号。多年来,他持续为母校厦门大学捐赠大巴。



十七、小记者“新传奇妙游”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自荐“‘新传奇妙游’小记者课堂活动”传播案例。“新传奇妙游”小记者课堂2024年共开展10期活动,吸引60多名学生参与,汇聚140多位热心志愿者参与服务,累计贡献志愿工时超过400小时。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还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发起“演武小记者”采访与摄影公益项目,演武小记者团队由学院师生与热爱采访、摄影的小学生构成。2024年,此项目以厦门为核心开展活动。学院师生化身公益导师,为小学生们提供了系统的新闻培训,内容涵盖新闻基础知识、写作技巧以及新闻理念的培养。


通过各类活动,小记者们用镜头记录公益美好瞬间,传递社会正能量。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媒介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为公益传播注入新活力。该项目受到“厦门市演武小学”微信公众号、“新传青协”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的关注报道。



十八、公益图书馆“陪伴”流动儿童


厦门市集美区欣立社工服务中心推荐的是“城中村小白楼·流动的成长梦”浒井公益图书馆项目传播案例。集美区欣立社工服务发起的浒井公益图书馆项目,旨在解决流动儿童放学后的安全监护、成长陪伴及在城市的扎根、成长需求。该项目以“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为基础,多维度助力流动儿童成长。


2024年,该图书馆的儿童阅读会员人数超2000名,借阅图书达20331册,举办课程活动超500场,累计服务流动儿童及家庭逾5万人次。2024年度,浒井公益图书馆先后获得中新网等多媒体平台报道20多次。项目还荣获“福建省亲子阅读示范基地”“厦门市妇联爱心书屋”等多项荣誉。



十九、鹭岛老兵“热血”庆生


厦门市“一鹭先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队推荐的是“鹭岛老兵致敬八一献热血”活动传播案例。2024年8月1日,在建军97周年之际,成立于2017年7月29日的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怀着共同的信念,走进厦门各献血点挽袖献热血。他们还带动身边人一起参与,用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的精神。此次活动中,70余位老兵及家属踊跃参与,累计献血量超20000毫升。


据介绍,此案例受到了“厦门市中心血站”“厦门国防教育”等多个线上平台的关注和报道。鹭岛老兵们用热血传递生命力量,展现退役军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为社会树立了榜样。


无偿献血一直是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核心公益项目,2022年服务队培育孵化的“退役不褪色,血脉永相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省、市志愿服务大赛金奖。服务队还被厦门市中心血站授予“热血超人战队”荣誉称号。



二十、“童”心义卖,汇爱成海


厦门市湖里区童缘社会服务中心推荐的是“融爱圆梦 童心义卖”海上世界爱心义卖活动案例。该活动以湖里区湖里街道的困境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并广泛覆盖这些儿童的家庭。活动通过爱心义卖,搭建起一座连接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的桥梁,增进社会对困境儿童群体的关注与支持。活动启动5个月以来,共举办12场线下义卖实践活动,在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上均获得了广泛传播。






公益之路,你我同行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通过手中的一票

为那些优秀的公益传播案例喝彩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公益之光将更加璀璨

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也让更多人看见

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图片


※ 编辑:周详   ※ 校对:张铭革

※ 审核:陈文强  刘清华

※ 来源:海西晨报记者 谢祯 实习生 廖璐颖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