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在2025中国财富大会数字金融创新论坛上,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合作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杜道文发表了题为“数字金融创新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从数据整合到信用赋能的全球实践与倡议”的主旨演讲。
杜道文主旨演讲
杜道文表示,当前,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面临数据碎片化、传统信用评估失效以及成本与可持续性矛盾等三重困境。这些挑战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普及与效率,使得广大农村地区难以充分享受金融发展的红利。破解农村金融难题在于数据、信用与生态的全面重塑。
面对这些难题,杜道文介绍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功实践。我国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各类资产与信用信息,打破数据孤岛,构建了信用新基建。以江苏永联村为例,通过“永联分”信用模型,将银行数据、政府信用与乡村文明档案深度融合,高信用农户可享受优惠的“文明贷”利率。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还激活了乡土社会的信用价值。
同时,我国还利用技术穿透地域屏障,让金融服务“精准到田”。卫星遥感与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应用,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实时分析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结合人工智能预估产量与价值,为农户提供定制化的贷款方案。这种“310模式”,即3分钟申请、1秒放款、0人工干预,不仅将不良率控制在1.52%,更让农民在播种期及时获得资金,收获期灵活还款。技术的应用,让金融服务从“千人一面”迈向“千人千面”。
此外,我国还通过构建数字生态,实现了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平台对政策宣传、参保流程、资金发放等全链条的重构,提升了社会保障水平,也培育了农村金融信任的土壤。这种“政策+技术+服务”的生态协同模式,既提升了社会保障水平,也培育了农村金融信任的土壤。
在演讲的最后部分,杜道文提出了构建“全球南方数字金融发展联盟”的倡议。他呼吁各国在技术共享、政策协同与价值共生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协同发展。通过开放核心技术、推动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互认以及打造跨境信用互认机制等措施,让全球南方的土地、作物、小微经营者成为数据价值链的平等参与者,共享数字金融发展的红利。
据悉,本次论坛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财富传媒集团、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以“开放包容 共创共赢”为主题,旨在破解发展中国家在数字金融、跨境支付、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共性问题,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协同跃迁。(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