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招行金融消费者防骗保护体系升级 多措并举守护百姓“钱袋子”

近期,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开启。如何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识别并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成了金融消保活动的重点话题。招行的金融消费者的受害人防骗保护体系也已全面升级,旨在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近日,一封贵阳市公安部门反诈中心的表扬信送到了招商银行贵阳中大广场支行。原来在不久前,招商银行的一线工作人员协助反诈中心阻止了一起正在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成功帮受害人挽回上万元的资金损失。

这也是招行近年来守护百姓“钱袋子”、反诈工作成效显著的一个缩影。在无数次电诈阻击战中,招行已在银行端升级出一套全新“打法”。一方面招行利用科技赋能,持续建设并运营“大数据风控体系+差异化身份核验机制+反诈联合劝阻”的多层防骗保护体系,旨在当好金融反诈“守门员”。另一方面招行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的多元化宣传矩阵,持续加强消费者金融风险提示。

因您而变 当好金融反诈“守门员”

近年来,各类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招商银行金融消费者的防骗保护体系也在不断升级,持续为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去年年底,家住天津的74岁客户王先生在招商银行App上发起的一笔大额转账触发了招行风控系统预警,95555人工坐席在外呼时发现电话中的声音与客户年龄明显不符,疑似非客户本人接听,客户手机极有可能被设置了呼叫转移。因此人工坐席立即终止该笔交易,对账户采取防骗保护管控,防止客户再次向骗子转账,并将相关情况第一时间同步天津分行。

由于无法通过手机银行转账,王先生和老伴不得不前往银行网点办理转账汇款。尽管招行的支行主管反复询问老人转账用途、提醒不要轻信陌生人,更不要随意向他人转账汇款,两位老人还是坚持认为自己没有上当受骗,坚持要求转账。

网点工作人员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老人,一边迅速联系天津市反诈中心反馈情况。反诈中心及时调度出警后,网点配合警官耐心劝导老人,终于老人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最终成功守护了98万元的“养老钱”。

科技赋能 筑牢反诈“防火墙”

为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落实金融机构反诈治理工作中的受害人防骗保护职责,招行持续建设并运营“大数据风控体系+差异化身份核验机制+反诈联合劝阻”的多层防骗保护体系。

这一体系是如何搭建并发挥作用的呢?据了解,招商银行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图计算等各种科技能力,创新式研发并持续升级“天秤”智慧风控平台(以下简称“天秤”)。

“‘天秤’可毫秒级计算出超高维不同频次、不同类型的批次变量和实时变量,部署一系列差异化实时侦测模型,全面形成7×24小时实时交易监测和保护体系。”招商银行工作人员透露,依托行内强大算力,基于客户、账户、设备、交易等海量数据,“天秤”可在每天数百万笔的交易流水中精准甄别高危被骗交易。

与此同时,招商银行还建立了差异化的综合身份认证的核验机制。当前招商银行多层防骗保护体系,已覆盖该行所有渠道的登录、转账、支付等场景,并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风险级别,采取差异化的风险处置策略。

“差异化身份核验机制可结合使用密码、短信验证码、生物识别、防骗提醒、人工/AI外呼、保护性交易拒绝等综合身份认证的核验机制,实现对潜在被骗交易的精准高效甄别。”招商银行工作人员指出,在客户登录至交易的全流程中,该机制可多节点地提醒、劝阻客户,阻断高危交易,并适时联动分支行网点、公安反诈中心进行反诈联合劝阻。

当被骗客户被诱导至线下网点进行交易,“警银联合劝阻”成为打通“反诈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方面,招行定期开展一线员工反诈培训,持续提升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劝阻应对技巧。另一方面,招行与各地反诈中心建立了高效、密切的警银协作机制,积极向当地反诈中心提供被骗线索,协同当地公安进行受害人联合劝阻,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在招商银行多层受害人防骗保护的体系下,潜在的高危被骗交易被识别、阻断。而其中,银行一线工作人员的敏锐风险识别能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久前家住贵州的何女士险些将电信诈骗当作了投资理财的“好途径”。当时何女士前往招商银行贵阳中大广场支行办理转账,过程中她对转账用途含糊其词,而所谓的“保证金账户”竟是个人银行账户,这引起了网点大堂经理的注意。

“客户最开始并不听我们的解释,后来我们拨打了该证券公司的官方客服电话核实相关信息,与何女士说的情况完全不符。因此我们立刻向反诈中心反馈相关情况。”招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最终在警方和网点的反复劝说下,何女士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放弃转账,最终避免了3万元的资金损失。

强化金融教育防线作用

近年来,随着个人投资者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投资理财骗局也呈现高发态势,新骗术层出不穷。与此同时,防范电信诈骗也需要金融消费者不断提升自身的防范风险意识。

招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不法分子往往会抛出“高收益率、零投资风险、定期返点”等条件作为诱饵,吸引想要获取高额收益而金融知识储备相对不足的投资者购买,致使其上当受骗。

针对这一情况,除在诈骗环节“设防”外,招行还积极通过金融教育提升消费者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

2025年春节期间,一份“春节实用防骗秘笈”被不少市民转发至朋友圈。这份上海分行列出的“防骗秘笈”使用贴近生活的笔触搭配趣味性的古风画面,向消费者揭示了春节期间可能遭遇的新年运势测试、火车票代购、网络红包等常见金融诈骗陷阱,将生动的案例故事、简洁明了的金融知识与实用的防范措施有机结合,作品一经监管官方微信平台推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影响力持续攀升。

这种生动的反诈宣传形式也体现在招行日常金融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招行深入考虑不同客群特点,不断创新反诈宣传形式。

例如,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期间,招商银行武汉分行走进养老服务中心,结合网点拦截过的真实诈骗案例,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将“代理退保”“代理维权”“减免债务”等诈骗套路、防范举措生动讲述、现场演绎,提示老人增强自身防范意识,避免财产损失。同时,该行将传统剪纸艺术与金融教育结合,老人们踊跃参加,现场气氛热烈,82岁的陈奶奶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多亏你们讲得这么清楚,如果遇到新的诈骗手段我们就会注意一点,在钱的问题上把口袋捂紧一点,欢迎你们常来!”

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在“青少年活动基地”设立金融知识讲堂,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以网购退款、游戏充值等为幌子实施诈骗的案例,通过演绎话术套路,真实还原作案手法:如在网购退款骗局中,骗子伪装成客服告知受害人订单出现问题,需退款操作,随后用链接诱导其输入银行卡信息;在游戏充值诈骗中,骗子声称有内部渠道能低价充值,要求添加受害人联系方式,获取信任后骗取钱财。活动现场,师生们观看案例后受到启发,纷纷分享在生活中防范诈骗的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收益很高、一本万利的投资,但这背后都隐藏着电信诈骗风险,投资者如果轻信了这些产品,就可能掉入骗局之中。”招商银行工作人员建议,在投资时,投资者切勿盲目跟风购买,不要购买自己不熟悉的产品,在购买前也要对产品进行充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应通过官方渠道购买理财产品或进行金融投资,避免落入类似“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理财骗局。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59
轻松学会100以内加减法,找对学习方法,你家孩子也是小神童!
广告豌豆数学思维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