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岁以上人群睡眠裂痕显著增加,65岁以上超七成人有睡眠困扰。
2.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一半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扰,女性睡眠困扰率达51.1%,男性为45.9%。
3.随着年龄增长,深度睡眠时间减少,被较浅的睡眠所取代,导致睡眠困扰率大幅上升。
4.睡眠质量不佳也是大部分就诊的肥胖病或超重患者的共性,与心理健康相关。
5.专家表示,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只有针对性地展开治疗,才会有效果。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成年人的“健康杀手”。研究发现,很多疾病都与睡眠缺乏或睡眠质量低下相关。
“睡到半夜醒了”、“整夜睡眠时断时续”、“早上醒得特别早”,很多人从35岁起开始慢慢出现这些“睡眠裂痕”,饱受“碎片化睡眠”的困扰,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5年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近一半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扰(包括夜间易醒、早醒、入睡困难等);其中女性的睡眠困扰率达到51.1%,男性为45.9%。此外,随着年龄增长,睡眠困扰率大幅上升,65岁及以上睡眠困扰率最高,高达73.7%。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经发表过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深度睡眠时间会显著减少,被较浅的睡眠所取代。深度睡眠(也称为“慢波睡眠”)的比例从青年时期(16-25岁)的18.9%,下降到中年时期(36-50岁)的3.4%;而到了40岁至50岁,这种变化会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总睡眠时长也在减少。该研究显示,从中年时期(36-50岁)到老年时期(71-83岁),总睡眠时间平均每10年减少27分钟。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50岁之后。
生理因素成为影响“睡不好”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调节能力逐步下降。华西医院去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碎片化睡眠”会引起身体代谢紊乱、大脑认知损伤和全身的炎症反应。
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肥胖病诊治中心,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到,睡眠质量不佳也是大部分就诊的肥胖病或超重患者的共性。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曲伸会认真地问每一位患者的睡眠情况,在他看来,很多导致肥胖的因素与心理健康相关,而心理状况也会直接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南京鼓楼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杨海龙表示,一般情况下,患有心理精神障碍的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或被失眠所困扰。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提出,到今年年底,每个地市都将设置一个心理门诊或睡眠门诊,为精神疾患或者受到心理情绪问题困扰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亚专科主任医师王勇表示,睡眠障碍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睡眠障碍和睡眠相关呼吸障碍,还包括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过度嗜睡障碍、异态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等。
“总体上,我们的睡眠时长一年比一年短,睡眠质量在下降,身边有睡眠障碍的人越来越多了。老年人大多伴随其他生理性疾病,睡不着、睡不好的比例很高;年轻人更多是生活习惯所致,熬夜、’舍不得睡’导致睡眠拖延;学生群体由于学业负担较重,普遍睡眠不足。”他表示。
王勇认为,不同年龄段所需睡眠时长不同。有的成年人只需要5小时就能精力充沛,但有的人需要8小时。且与睡眠时间相比,睡眠质量更重要。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只有针对性地展开治疗,才会有效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通过使用可穿戴智能监测设备监测睡眠情况。对此,专家表示,智能设备仅能作为一种参考,目前最标准的睡眠监测称为“多导睡眠监测”(PSG),与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依靠监测人们在睡眠中体位的变化以及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指标不同,PSG可以记录脑电、眼电、心电、呼吸气流等多种数据,是国际公认的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器质性睡眠障碍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