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以“强制+自愿”双轨机制推动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提出分阶段目标:2027年基本建成绿证交易体系,2030年实现绿证市场高效运行,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全面体现。这一顶层设计旨在解决当前绿证市场供需失衡、流通受限等痛点,同时通过培育新型应用场景和强化交易机制,加速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转型。
供需双向调节激活绿证市场,环境价值释放提速
当前绿证市场存在显著结构性矛盾。2024年绿证核发量达47.34亿个,但交易量仅4.46亿个,流通率不足10%,直接导致绿证价格低迷和环境价值被低估。此次《意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
1.供给规范化:明确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环境属性的唯一凭证,通过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确保核销透明性,并打破跨省交易壁垒,推动绿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此举可提升可再生能源运营商的项目收益确定性,缓解现金流压力。
2.需求强制化:首次对高耗能企业提出绿证强制消费要求,要求其逐步提高绿电消费比例,并通过绿证核算完成指标。政策通过“强制约束”倒逼高耗能企业加速能源结构转型,预计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将成为绿证采购主力。
3.应用场景创新:鼓励推广绿电建筑、社区及充电桩,将分布式光伏与绿色充电桩的绿电消费纳入认证体系。分布式光伏因自发自用比例高、消纳稳定等优势,有望成为企业达标的重要路径,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规模化落地。
算电协同加速数据中心绿色转型,绿电直供机制成关键
数据中心作为电力消耗“大户”,其绿色转型需求迫切。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或突破1,000TWh(相当于日本2023年全年用电量)。对此,《意见》提出两大核心举措:
1.强制绿电比例提升:要求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的绿电消费比例在现有80%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这一硬性约束将推动数据中心运营商加速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绑定,通过绿证交易或直供模式满足监管要求。
2.市场化机制创新:绿证交易与绿电直供被定位为算电协同的“双引擎”。绿证交易为数据中心提供灵活的环境价值核算工具,而绿电直供则通过点对点交易模式降低用能成本。政策鼓励分布式新能源“聚合”参与电力交易,为虚拟电厂、聚合商等新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3.技术赋能交易效率:全国统一绿证交易平台的建设,将推动绿电消费数据与电力交易系统的深度对接。新能源全面入市后,电站运营方的交易能力(如电价预测、负荷匹配)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催化功率预测、负荷聚合等技术服务的市场需求。
此次《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绿证市场从“政策引导”向“机制驱动”的转变。通过强制消费划定底线、自愿消费打开空间,以及算力与电力协同的深度绑定,绿证市场有望在供需平衡、价值发现、应用创新等维度实现突破,为“双碳”目标提供市场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