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一部老北京的思乡史——读侯磊散文集《北京烟树》

图片

翻开侯磊的散文集《北京烟树》,我发现,原来这座城市还有着如此细腻且丰富的一面。在这本书中,北京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被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成一幅饱含深情的生活长卷。作者对故乡的叙述,如缓缓流淌的河流,既有往昔岁月的波光粼粼,也有对故乡变迁的深沉喟叹。

《北京烟树》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北京独特城市气质的由衷赞美。作者对北京的描写绝非流于表面的浮光掠影,他深入挖掘城市的脉络与肌理,在对胡同生活的描绘中,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场景,都被作者一一捕捉并生动呈现。通过这些细节,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胡同作为北京独特居住形式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人们居住的空间,更是传承北京传统文化、维系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在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科技碰撞交融,国际金融机构林立的金融街灯火辉煌,展现着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中关村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汇聚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和科研人才,不断孕育着新的科技成果、推动着时代的进步。作者巧妙地通过对北京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生动刻画,将这座城市的多元与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的故乡情结首先体现在对故乡生活细节的极致眷恋。《冬日取暖》中,在没有煤气罐等现代设备的年代,火炉是北方平房的室内中心,长年不灭,全天生活围绕它展开;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少人家装上了土暖气片;再到2003年,煤改电了,北京三环内不让烧煤了。时代的变迁是故事的主线之一,那些在时间长河里忽隐忽现的历史故事,充斥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同时,作者对老北京冬日里煤炭的种类挑选、摇煤球的烦琐过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等进行了细致描写,这些故事在作者笔下充满了温情,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记忆中故乡冬日的温暖注脚,承载着他对那段童年时光和故乡生活的深深怀念。这种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刻画,反映出作者对故乡生活的熟悉与热爱,也正是这些平凡的生活片段构成了他心中故乡的模样,是他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

故乡的历史遗迹与文化符号同样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地坛有神》突破了简单的景物书写,深入挖掘地坛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展开了一场深刻的文化书写与精神探寻。侯磊将个人经历与地坛紧密相连,以个体生命叙事为策略,从儿时被拒于地坛门外的渴望,到成长中的感悟,地坛成为其生命中关键的精神坐标,作者借此挖掘出人与特定空间的情感纽带,赋予地坛精神家园的意义,诠释了空间的精神性。在描述地坛时,侯磊跨越自然与历史,从民国到现代,展现出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北京烟树》一端是作者刻骨铭心的故乡记忆,另一端是北京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将个人的故乡记忆与宏大的历史文化叙事巧妙融合,它不仅是侯磊对故乡北京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北京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与传承。它是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也折射出时代发展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读者仿佛置身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真切感受到时代浪潮的汹涌澎湃。作品中丰富的生活细节、家族故事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为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民间视角,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老北京的窗口。其在情感与学术层面的双重价值,让《北京烟树》在众多地域文化研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 毛宇睿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