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1

评论

51

3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你是否就是想不起婴儿时的任何事情?美国一项研究称你记不住婴儿时期是有原因的

AI划重点 · 全文约1475字,阅读需5分钟

1.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婴儿时期的大脑记忆编码较弱,年龄较大的婴儿海马体更活跃。

2.研究方法对26名年龄在4.2至24.9个月之间的婴儿进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

3.由于海马体是大脑中与情绪、记忆和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的部分,研究旨在记录海马体的活动。

4.然而,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12个月以上的婴儿记忆编码似乎更强,这很可能是身体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

5.父母可以通过重复的方法加强父母和婴儿之间的联系,提供视觉探索的机会对于培养学习技能可能很重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据美媒3月20日报道,你是否曾好奇过当婴儿是什么感觉?但无论你如何努力,就是想不起任何细节?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你没有婴儿时期的记忆—,而是你后来根本无法回忆起它们。

研究方法

这项周四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对26名年龄在4.2至24.9个月之间的婴儿进行了检查,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年龄小于12个月,另一组年龄在12至24个月之间。

在实验过程中,婴儿被放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机器中,并展示一系列独特的图像,每张图像展示两秒。研究人员旨在记录海马体的活动,海马体是大脑中与情绪、记忆和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的部分。

“海马体是大脑深处的一种结构,用标准方法无法看到,所以我们必须开发一种新的方法,以便在婴儿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进行记忆实验,”耶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尼克·特克-布朗博士通过电子邮件说,“此前,这类研究大多是在婴儿睡觉时进行的,因为他们经常扭动身体,无法听从指令,而且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

图片

研究独特之处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系教授西蒙娜·盖蒂的研究重点是儿童记忆的发展,她承认,虽然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婴儿编码记忆的能力,但这项最新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记忆编码与海马体激活联系起来。盖蒂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短暂延迟后,婴儿会看到两张并排的图片:一张是他们之前见过的熟悉图片,另一张是新图片。研究人员追踪婴儿的眼睛运动,记录他们更长时间注视的是哪张图片。

如果婴儿花更多时间看熟悉的图片,这表明他们认出了它,意味着回忆起了记忆。如果他们没有表现出任何偏好,这可能意味着他们的记忆发育还不完善,根据这项研究。

盖蒂说,“在数百项关于婴儿记忆和分类的研究中,都使用了眼睛运动,婴儿会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利用这种自发行为来获取有关记忆功能的信息。”

海马体激活分析

一旦收集到初始数据,研究小组就分析了那些更长时间注视熟悉图片的婴儿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并将他们与那些没有偏好的婴儿进行比较。如果婴儿没有专注于屏幕,或者过度移动或眨眼,则试验被排除在外。

研究结果显示,在编码记忆时,年龄较大的婴儿海马体更活跃。此外,只有年龄较大的婴儿在眶额皮层表现出活动,而眶额皮层在记忆相关的决策和识别中起着关键作用。

图片

“我们从成人记忆研究中了解到的一件事是,我们倾向于捕捉并编码到记忆中的信息,是那些与我们的经历高度相关的信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未参与这项研究的莉拉·达瓦奇博士说,“这项研究的惊人之处在于,它令人信服地展示了婴儿对某种程度上对他们来说不重要的刺激的海马体编码过程。”

记忆编码差异原因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12个月以上的婴儿记忆编码似乎更强,但这很可能是身体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

“婴儿大脑在这个时期会经历许多感知、语言、运动、生物和其他方面的变化,包括海马体的快速解剖生长,”特克-布朗说。

特克-布朗和他的团队正在积极研究为什么大脑无法检索到这些早期记忆,但他推测,婴儿的大脑处理过程可能表明,海马体没有接收到准确的“搜索词”,无法根据婴儿当时的经历找到存储的记忆。

对父母的意义

盖蒂鼓励父母思考婴儿期对孩子的影响,即使孩子无法回忆起他们在这么小的时候所经历的事情。

盖蒂说,婴儿在这个年龄会学到很多东西,这就是他们如何通过将声音与意义联系起来学习一门完整语言的方式。她补充说,婴儿还会对家庭成员形成期望,并研究物体和周围世界的属性。

父母在唱同一首歌或读同一本书时,经常会看到这种习得的行为,达瓦奇指出,这会让年龄较大的孩子产生熟悉的反应。“对婴儿使用重复的方法会加强父母和婴儿之间的联系,”她通过电子邮件说。

婴儿期学习的重要性

盖蒂说,即使你作为成年人无法回忆起那些最早的记忆,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正在从这些经历中学习,无论是中性信息还是情感信息都是如此。

盖蒂说,“这可以提醒父母,婴儿期不是空闲时间,婴儿正在学习很多东西,提供视觉探索的机会对于培养学习技能可能很重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