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绍兴3月20日消息(记者 尚天宇)3月的绍兴嵊州,风和日丽,微风正好,从嵊州市区沿着嵊张线一路向东,大志然工艺竹编厂映入眼帘。
细竹篾编出幸福路
“竹子经过开间、开片的工序,把分丝分均匀,抽丝就可以做得更好。”在嵊州竹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吕成手中,一根根粗壮的竹子,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了一条条几厘米宽的细长条——竹篾。这些竹篾,就是做竹编最基础的材料。
竹编动物栩栩如生(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竹编厂的展厅,一个个精美的竹编制品让记者连连惊叹。十二生肖、醒狮、骏马……构思巧妙的竹编动物栩栩如生;竹桌、竹篮、竹台……古香古色的竹编用品巧夺天工。
“我从来没做过这样形状的作品,像这么弯的设计,很容易就会开裂,当时制作这件作品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吕成指着展厅一角的竹编桌说,这件作品《一叶禅茶》纯竹艺茶桌创新使用了“篾青弯曲”和“多层竹片压制”技艺,还在2018年获得了“全国性文创设计大赛一等奖”,并申请了专利和商标。
吕成向记者介绍竹艺茶桌(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我16岁开始做竹编,到现在38年了。我们祖孙四代都是做竹编的,竹编厂现在已经有99年的历史了。”吕成说,“每一个新的产品做出来,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收获,心里就感觉很高兴。”
嵊张线串起共富图
与此同时,他创作的茶道相关的竹编产品名声也越来越大,广受欢迎,来考察、订货的商家络绎不绝。
嵊张线道路平坦干净,两旁树木郁郁葱葱(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以前都是小路,我们骑自行车出去售卖,还要拉到市区才能运输出去。现在道路建成之后,交通很便利,在竹编厂的马路边就能发货,很方便。”吕成表示,“越来越多的游客来竹编厂展厅参观,非遗竹编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在当地,像吕成一样的竹编手艺人,还有上百名。近年来,嵊州不断改进创新竹编技艺,通过设立竹编非遗工坊,促进竹编+文旅融合发展,嵊州竹编这一区域品牌擦得越来越亮。
沿着嵊州的交通线,触摸公路带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15分钟交通圈、30分钟产学研游生活圈……嵊州聚焦“交游融合”,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已投入超2亿元,打通了县城与乡村旅游“大动脉”,打造全域旅游格局。同时,当地还充分挖掘非遗文化、小吃文化,强化物流运输服务,当地特色产品已借助一条条交通线,走出嵊州,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