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拼奋进 实干争春
2025第一季度泉州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拉练活动(暨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推进会)侧记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3月21日讯(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游怡冰)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进一步落实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和全市“项目提效年”工作推进会精神,按照“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工作要求,3月20日,泉州市举办2025年第一季度泉州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拉练活动(暨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推进会)。
据悉,自2021年启动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以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形成了“百千万”格局(实施“百个”园区项目,总投资2156亿元,千亩以上园区由不足10个增至43个;撬动“千亿”逆周期设备更新投资,已建成2200多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新招引2000多家企业入园,已投产1200多家、纳统449家,新增产值超千亿元;推动“万亩”用地改造,已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9万亩),取得了“三降低三提高”阶段性成效。
活动中,各县(市、区)政府和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现场观摩了晋江、鲤城、南安的园区项目,大家边听边记、边看边议,在拉练中找差距、在竞进中促提升。
在南安数字化卫浴产业园九牧卫浴生产车间内,机械臂正在吊装产品。(陈晓东 摄)
“三降低”
·降低项目落地周期
过去企业从拿地到建厂房一般需要18个月,现在由国企或龙头企业牵头统一建设,大幅缩短建设周期,让中小企业拎包入住。比如,石狮采取“靠前服务、分段审批”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深化“桩基先行”“设备先行”“竣工验收模拟审批”等多项举措,压缩项目建设周期1—3个月;开发区试点园区通过“拎机投产”模式,实现企业投产周期缩短50%以上。
·降低企业(投资前期)的综合成本
即节省企业自己拿地建厂房的成本,企业直接入驻标准化厂房可节省前期投入50%—80%。比如,德化开展工业厂房统一建设,对100亩以下的工业项目实行统建代建,发挥国企集采优势压缩建设成本,以实际成本价出让,减轻企业负担;晋江出台专项政策精准支持已供存量土地园区项目产权分割,有效摊薄企业成本,带动50家企业入园。
·降低企业环保和安全风险
推动大量“低小散”企业进园区,并对园区电力缆线、消防管网、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进行梳理规范,有效破解了厂区混杂问题,消除环境和安全隐患。比如,鲤城科创中心建立能源管理平台连通园区企业设备,打造能源和碳管理模型,增设屋面分布式光伏,有效节省5%—15%能源损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0万吨;泉港石化科技众创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入园企业均需通过安全评估,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南安建立园区运营考评体系,针对园区配套建设、绿电建设、环保设施、企业6S标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根据考核成绩评选星级园区。
鲤城科创中心 (市工信局 供图)
在南安数字化卫浴产业园九牧卫浴质检车间内,工人正对产品进行检查。(陈晓东 摄)
“三提高”
·提高土地和厂房使用率
通过“标准地”改革与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开发建设地下空间等途径,实现零地增容,容积率由0.8提升到2.5。比如,丰泽以“连片开发”为思路,将原软件园重新规划建设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在腾挪出城市开发空间的同时,工业产业面积从17万平方米提升到67万平方米;洛江万洋众创城采取“工业上楼模式”,建设垂直工厂,在同一厂房内实现技术共享、设备共享、车间共享等,吸引22家企业入园投产。
远眺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
·提高产业链集聚度
每个园区重点布局1个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目前,大多数园区已实现供应链本地为主配套,5个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现代体育产品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比如,安溪通过定制供给、共享共用,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台商投资区出台海峡雕艺产业园“交一用三”租赁政策,推动一批雕艺上下游企业出村入园,入园企业产值占全区雕艺产业比重达76%。
海峡雕艺文化产业园(陈起拓 摄)
·提升园区配套水平
园区统一布局研发、能源、物流仓储等设施,提供原材料集采、协同制造等服务,让入园企业共享共用,降低运营成本。比如,惠安新投入130亿元建设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实现园区集中供电、供热,助力园区企业生产降本增效;永春智能电子科创产业园等通过共享式工业设计中心,降低企业研发成本20%。
相关新闻
英林园服饰标准厂房一体化微工业园高效转段
一期100%投产 二期完成60%预招商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3月21日讯(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游怡冰)作为晋江以“四链”融合构建产业新生态、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工作投产达效的典型之一,英林园服饰标准厂房一体化微工业园建设进展顺利。
近年来,晋江以园区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围绕加快泳装产业转型升级,先后策划3个标准化园区项目,推动企业退村入园、集聚发展,打造泳装时尚小镇。其中,英林园服饰标准厂房一体化微工业园作为首个启动项目,规划上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产业环节于一体,占地104.2亩,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英林园产业社区核心区,总投资8亿元。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用地57.6亩,建设产业空间10.4万平方米,共9栋楼(标准厂房7栋、研发办公大楼1栋、员工公寓1栋),目前已全部投产;二期用地46.6亩,建设产业空间9万平方米,包括5栋标准厂房、1栋仓库、2栋员工公寓,目前正在办理竣备手续,计划今年6月份交付投用。
项目推行“策划即招商、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交付即投产”机制,最大限度推动项目建设每个环节提速增效,项目一期从开工到建成仅花费1年时间,建成6个月内即实现100%招商,交付当年即实现100%投产,目前项目二期也已完成超60%预招商。
南安数字化卫浴产业园园区配套不断提升
企业服务中心年办件量超1400件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3月21日讯(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游怡冰)南安数字化卫浴产业园作为泉州园区标准化试点园区和南安标杆园区,总占地面积400亩,总投资11.4亿元。目前已建成面积54.6万平方米,一期利旧提升改造现有厂房面积13.6万平方米;二期新建标准化厂房16.8万平方米,行政办公和生活配套6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3.5万平方米。
目前已签约企业35家,招商率93%;已入驻投产(运营)企业12家,其中规上企业6家,高新企业3家,投产面积34.8万平方米,2024年产值达11.2亿元。
园区不断提升配套,政务服务方面,设立“6+3”企业服务中心(企业登记、医保、社保、工程代办、政企直通车、人才服务+园区物业、知识产权、警企联络),年办件量超1400件。生活配套方面,建设双子塔行政办公及生活配套6万平方米,配有370套员工公寓、共享食堂、休闲娱乐场所等。生产服务方面,引进落地水暖洁具双检中心(检测中心和质检中心);设立工业设计共享中心,引进洛可可、浪尖设计、广美院、顺德意创等设计团队入驻;落地智慧园区运营中心,以智能化实现企业精准服务、园区精细管理、产业发展赋能。人才赋能方面,导入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上海大学、华侨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大院大所高端人才资源,转化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