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国防报·中国军号
春光盎然,水流潺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花盛开,绿意丰盈。
南长城烽火台前鼓声震天、人潮涌动,一场融合红色基因与民族文化的欢送新兵仪式拉开帷幕。苗族阿爹阿妈放下手中活计,穿上节日盛装,与军地领导及社会各界群众代表一起欢送家乡好儿郎。
笔者翻开活动方案看到,此次活动主打“红歌串烧”,以“红色+民族+文旅+AI”模式,将欢送新兵仪式打造成全民国防教育沉浸式课堂。
活动现场,一座古城门样式的“从戎门”格外引人注目。在“从戎门”一侧醒目处,放置着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后,一个“我为国防代言”的数字徽章即刻生成。轻点这个数字徽章,便能转入直播间。不少人转发这个二维码,邀请亲朋好友“云”看这场别开生面的欢送新兵仪式。据不完全统计,当日,使用这个数字徽章的用户超过20万人次。
伴随《十送红军》的优美旋律,土家族小伙彭凌峰带领合唱团登上舞台,载歌载舞,再现红军与百姓依依惜别的动人画面。“当年红军在这片土地播下火种,如今百姓的生活富起来了,懂得感恩的后生,胸怀报国之志从军入伍,祝他们早日在绿色军营建功立业!”一名观众动情地说。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刘贵英缓缓走上舞台,唱起《英雄赞歌》,身后的大屏幕上同步出现湘西籍志愿军战士的照片、画像以及事迹简介,台下瞬间安静下来。突然,炮火声打破了短暂的平静,大屏幕上播放起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片断——“我们回不来了,你们继续前进”……
此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还原的湘西籍志愿军烈士的形象出现在大屏幕上,他身上的军装已破旧,眼神依然坚毅。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战友”,刘贵英怔住了。“战友”先开口,声音清晰有力:“贵英,好久不见,现在的中国强大起来了吗?”
刘贵英听闻,泪湿眼眶。她嘴唇颤抖着,深吸一口气说:“强大起来了,咱中国强大起来啦!”她慢慢转过身,问台下的新兵们,“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愿守红其拉甫!——昆仑山巅,云端哨卡立苍穹!”
“我愿守南国海疆!——南沙礁岛,碧浪铸剑镇波涛!”
“我愿守漠河极北!——寒夜极光,雪原钢枪卫霜疆!”
新兵们的回答洪亮而坚定。
随后,大家高唱《当那一天来临》《强军战歌》等军旅歌曲。不一会,现场观众也加入进来,千人大合唱将活动推向高潮。
“我们期待着你们凯旋的那一天,到那时,我们会在文昌阁的晨钟里,为你们诵读新的诗篇……”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凤凰县文昌阁小学学生代表诵读《一封来自蒙养学堂的信》,为“兵哥哥”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每名新兵的背囊里,都有这样一封来自湘西驻军部队援建帮扶过的学校学生、留守儿童写来的信,字里行间是满满的真情。
今年上半年入伍的湘西籍新兵中,有82人是建档立卡户,隆天磊便是其中一员。这个两次不顾危险冲进火场救人的苗族小伙,作为新兵代表上台发言。他没有多谈自己的事迹,而是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道出肺腑之言:“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参军报国,就是最好的感恩。脱贫不忘党恩,家富不忘报国!”他的发言引发新兵们的共鸣,大家齐喊“脱贫不忘党恩,家富不忘报国”。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活动接近尾声。“出征!”鼓声雷动,新兵们列队穿过“从戎门”,踏上保家卫国的征途。身着民族盛装的乡亲们挥舞着彩旗,为新兵们送行。欢呼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在南长城的上空久久回响……
此次活动依托多个新媒体平台现场直播,吸引众多网友围观,互动留言和点赞不断、弹幕刷屏,许多网友感慨:“这才是最硬核的文旅打卡。”
“这样的活动让国防教育可触可感。”吉首军分区领导介绍,下一步,军地将携手打造南长城军事主题旅游线路、开发红色剧本沉浸式游戏、VR战场体验等项目,持续放大“送兵仪式”的溢出效应。
据悉,今年上半年,湘西州应征报名人数超过任务数6倍,此次入伍新兵半数以上为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占比超过80%,“携笔从戎、反哺家乡”成为武陵山区新风尚。
(中国国防报·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