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 2025“量子日”对谈环节中承认自己此前关于量子计算技术实用性的言论是错误的。
2.黄仁勋表示,如果必须犯错才能向全世界证明量子计算是值得去做的,那么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3.此次对谈中,黄仁勋与量子业内人士谈论了量子优越性的争议、近期成果、量子赋能AI的方式等问题。
4.此外,英伟达宣布成立位于波士顿的英伟达加速量子研究中心,旨在集成领先的量子硬件与AI超级计算机。
5.由于量子计算技术的复杂性,黄仁勋对量子计算机是否真的算是计算机提出了质疑。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英伟达GTC 2025“量子日”对谈环节:「我们身在何方,我们去向何处」
来源:路透社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CEO邀请所有嘉宾来解释自己为什么错了。”
在北京时间3月21日3:00结束的GTC 2025“量子日”对谈环节中,黄仁勋向登台的12家量子计算公司及AWS、微软高管承认自己当时的言论是错误的:今年1月,黄仁勋称,考虑到量子计算技术达到实用水平所需的时间,15年“还是乐观估计”,20年的时间框架“是很多人都会认同的”。这番言论导致量子计算概念股暴跌14%-40%不等。
黄仁勋似乎急于重塑人们对量子计算的看法。他承认了自己之前的疑虑,并表示:“如果说我必须犯错,才能向全世界证明量子计算是值得去做的,这个行业是由了不起的人组成的,并且这个行业所做的工作将产生巨大影响;如果我必须为此公开认错,才能向世界证明这一切,那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开场发言中,黄仁勋将尚未盈利的量子公司与英伟达的早期发展进行了对比,并强调英伟达花费了20多年时间才建立起自己的软件和硬件业务。他对自己的言论能如此剧烈地影响市场而感到惊讶,并开玩笑说“当股票下跌的时候,我甚至都没意识到这些公司是上市公司”。
来源:英伟达
他还补充道:“今天,我来到这里邀请每一位量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来证明我是错的。这个小组讨论环节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治疗。”
在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为时3小时的“量子日”对谈中,黄仁勋与诸位量子业内人士谈论了量子优越性的争议、近期成果、量子赋能AI的方式等问题,黄仁勋甚至还对量子计算机是否真的算是计算机提出了质疑。
黄仁勋的发问依旧尖锐而引人深思。
和解?利益?
此次活动设有小组讨论环节,参与者包括12家量子公司和初创企业的代表。CNBC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制造传统计算机的英伟达与量子计算行业之间的和解”,毕竟在黄仁勋发表了1月的言论后,一些量子计算公司的高管曾对他进行了公开反驳。
据CNBC报道,此次英伟达拥抱量子技术有两大重要原因。其一,第三个小组讨论环节的参与者包括来自微软和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AWS)的代表,这两家公司也在投资量子技术,并且都是英伟达的重要客户;其二,在量子计算机的研发过程中,很多相关研究都要借助英伟达的GPU来完成。英伟达也在努力提供相关技术和软件,以实现GPU与量子芯片的集成。
黄仁勋坦言:“量子计算当然具有巨大潜力,我们都期望它能带来非凡的影响,但这项技术极其复杂。”
3月18日,英伟达在GTC 2025上宣布成立位于波士顿的英伟达加速量子研究中心(NVIDIA Accelerated Quantum Research Center,简称NVAQC),旨在集成领先的量子硬件与AI超级计算机,实现「加速量子超级计算」,同时解决量子比特噪声、实用设备转化等问题。初始合作伙伴包括Quantinuum、QuEra、Quantum Machines、哈佛、麻省理工等。
来源:英伟达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量子计算一直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梦想,当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Richard Feynman首次提出了量子计算机背后的概念。专家预测,这项技术将能够解决密码破译、路线规划、化学模拟等诸多问题,但目前量子计算机的实用化前景仍不明朗。
小组讨论中有这样一个核心问题:量子计算有朝一日是否会威胁到像英伟达这样基于晶体管制造计算机的公司呢?
“很久以前,也有人问我,‘那么加速计算有什么用呢?’,我曾错误地认为这种加速计算将取代传统计算机,成为未来的计算方式,一切都会因此变得更好。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量子优越性之争
“量子优越性”,指量子计算机在特定任务上能够展现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在每家公司介绍各自的技术之后,黄仁勋谈到了D-Wave近日宣称在一个实际问题上(材料模拟)实现了量子优越性的情况。
黄仁勋向D-Wave公司首席执行官Alan Baratz提问道:“每当量子计算行业有人取得一个里程碑式成果时,都会在其他同行中引发相当大的争议。你们这次的成果有没有引发争议呢?因为目前来看,我觉得取得成果和引发争议的比例是一比一。”
Baratz表示,西蒙斯基金会熨斗研究所(Flat Iron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声称使用经典张量网络能够以稍快的速度处理D-Wave计算过的最小规模实例。
“他们强调这削弱了我们的成果,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计算了多个不同尺寸的晶格、演化时间框架及晶格上的属性,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成果,并且已经公开发布一年有余。”
实用性的定义
随后,黄仁勋将话题转向量子计算机的一些早期应用,以及如何定义“实用性”。
QuEra联合创始人Mikhail Lukin认为量子计算是一种根本上全新的科学与工程工具,可用于新的科学发现。他指出:“我们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量子发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机器来探索与化学和材料科学等相关复杂系统的物理特性。通常情况下,这些发现可能不一定直接具有商业相关性,比如理解非平衡系统的特性。预计未来几年内,我们在这些方面会取得更多进展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它们可能会以一种无法预测的方式开创全新的产业,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
图:对谈嘉宾名单
来源:英伟达
来源:A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