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课堂仍在“知识灌输”的窠臼中徘徊,广州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广州一中”)已率先打破桎梏,以“一体四系”全学科深度教学模式掀起一场静默却深刻的教育革命。在这里,古诗文学习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数学课堂化身科学思维的孵化场,英语课则演变为全球议题的思辨平台……这场以“素养培育”为核心的变革,不仅重新定义了课堂的边界,更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破局:素养导向下的教育范式转型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2017年新课标进一步明确学科核心素养框架。然而,政策落地过程中,“知识本位”的痼疾依然顽固:教师依赖“填鸭式”讲授,导致教得肤浅;学生陷入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学得表浅;评价体系唯分数论英雄,导致课堂评价的粗浅。
广州一中直面痛点,通过跟踪100余节课堂,提炼出三大症结:知识传授与思维培养割裂、学习过程缺乏深度参与、评价维度单一化。基于此,2019年学校融合建构主义理论、深度学习框架及跨学科整合理念,系统性推出“一体四系”深度教学模式——以诊断、备课、教学、评价四大体系为支柱,构建“素养导向”的课堂生态闭环。这一模式不仅呼应国家政策,更以理论创新破解了“核心素养落地难”的实践困局。
重构:四大体系的协同创新
1. 课堂教学诊断体系——精准导航的“教育CT”。
每周一次的“课堂会诊”是广州一中的教研盛景。依托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开展课堂教学现场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诊断和培训。科组对参与会诊的课程进行“CT式扫描”,精准识别“假问题率”“思维参与度”等核心指标。例如,某次诊断发现35%的课堂存在教师自问自答现象,学校随即邀请专家进行培训,通过情境化、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训练,优质问题率提升至72%,有效激活学生高阶思维。
2. 深度教学备课体系——从“经验驱动”到“科学设计”。
打破学科壁垒的“大概念单元设计”是备课体系的核心。以语文“家国情怀”单元为例,《岳阳楼记》《出师表》等经典文本被整合为文化脉络的整体叙事,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主题研讨,完成从“单篇理解”到“文化认同”的升华。数学组则采用“逆向设计”法,以“摩天大楼高度测算”真实任务为起点,倒推二次函数知识点,使抽象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彰显“做中学”的实践智慧。
3. 深度教学课堂体系——三维空间的“学习革命”。
在广州一中的课堂,学习已突破物理边界:语文课上,一堂名为《深度求索城市建设与文人风骨世情——<望海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联读学》的课程借助DeepSeek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随后,通过数字人技术,实现了柳永与学生的虚拟对话,将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中,让他们亲身体验诗人的感情世界。化学课则以“化学与健康”为项目主题,融合有机化学、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与生物学科融合,打造跨学科PBL(项目式学习)范本。这种“学科+”模式,重构了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共生关系。
4. 课堂评价体系——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
以“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为基本理念,开发评价量表,以“学习目标有深度,学习内容有深度,学习手段有深度,学习氛围有深度,学习效果有深度”作为指引,坚持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从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数据显示,应用该课堂评价量表后,教师教学设计科学性显著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平均提升40%,课堂思维含量得到显著提升。
蝶变:从实践创新到范式输出
“一体四系”模式实施五年来,成效显著:
学生层面:陈显让同学在第二届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以25秒44获得男子50米蝶泳冠军,吴尚坤同学在中国中学生田径冠军赛初中男子组铅球比赛中以18.44米打破中国中学生田径冠军赛铅球纪录并荣获冠军。龙芷淇同学获得第十五届广东省宋庆龄奖学金,近五年来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同比增长65%,广州一中“院士星光机甲战队”获“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教师层面:30余篇深度教学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10余项省市级课题立项,1个省级名校长工作室,4个市级名教师工作室,2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王青丽老师荣获广州市第九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学校层面:入选广东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第一批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通用技术教研基地学校。结对帮扶连州二中,以“一体四系”深度教学模式引领帮扶学校教学改革,学校教育教学面貌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欣欣向荣局面,为广州一中赢得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并与贵州都匀二中、肇庆端州中学等10余所学校共建深度教学联盟,助力薄弱校教学质量提升30%-50%。
尤为重要的是,这一模式形成了“理论-实践-辐射”的完整生态链:以建构主义和深度学习为理论根基,以跨学科整合为方法论,以数据驱动为支撑工具,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迁移的解决方案。正如一位到校参观的专家评价:“‘一体四系’实现了从‘教书’到‘育人’的范式转型,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标杆实践。”
结语:面向未来的教育探索
广州一中的改革证明,教育创新的本质在于回归育人初心。“一体四系”深度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学科融合”“技术赋能”“评价改革”三大路径,推动教育从“知识传输场”向“素养生长地”跃迁,为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一中智慧。
文 | 胡革新 辛洋 卢光 陈玉谨
图 | 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