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

评论

1

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如果李嘉诚出售港口,长和的下一份财报还会这么好看吗?

AI划重点 · 全文约1149字,阅读需4分钟

1.长和集团于2025年3月4日宣布以228亿美元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2024年财报显示港口及相关服务部门营收同比增长11%,EBITDA同比增长19%。

2.由于行业周期与资产优化的考量,长和选择剥离核心资产,但此次交易涉及的43个港口占长和港口总EBITDA的80%。

3.然而,长和业务空心化风险凸显,传统板块增长失速,新动能培育艰难。

4.未来长和需要在"现金储备"与"增长引擎"之间寻找新平衡,以应对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挑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李嘉诚出售港口之后,长和的下一份财报还会这么好看吗?

图片

2025年3月4日,长和宣布以228亿美元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的消息震动商界。

两周后的3月20日,长和发布2024年财报,港口及相关服务部门452.82亿港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1%)与161.72亿港元的EBITDA(同比增长19%),与即将剥离核心资产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当资本盛宴与战略撤退交织,长和的下一份财报能否延续"超人"神话?

一、港口业务:被剥离的"增长引擎"

作为全球最大私营港口运营商,长和港口业务在2024年服务了39%的巴拿马运河集装箱货船,年吞吐量达8750万个标准货柜。但行业周期与资产优化的双重考量,迫使长和做出战略抉择:

1. 行业周期下行的未雨绸缪

尽管2024年全球港口吞吐量增长6%,但长和港口业务EBITDA利润率为19%(161.72亿港元/452.82亿港元),低于2023年的40%。财报预警,供应链中断可能对2025年吞吐量构成阻力,而剥离资产将使公司失去对冲行业波动的重要筹码。

2. 资产优化的必然选择

此次交易涉及的43个港口,占长和港口总EBITDA的80%(2023年数据)。贝莱德财团10.2倍的市EBITDA收购溢价(行业平均7.3倍,中远海运港口仅4-5倍),为长和创造了190亿美元的超额收益,相当于其2024年净利润的11倍。

二、业务重构:现金流与增长的悖论

190亿美元现金注入短期内改善了财务结构:净负债率从23.6%降至18%,但业务空心化风险凸显:

1. 传统板块增长失速

2024年长和总营收4766.8亿港元,同比仅增3.3%;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170.88亿港元,同比下滑27%。零售板块受电商冲击,屈臣氏中国内地门店数量连续三年负增长;基建板块因欧洲能源转型项目成本显著增加;电讯业务在英国遭遇5G设备禁令。

2. 新动能培育艰难

长和近年尝试布局新能源、数字科技等领域,但成效有限。2024年对越南电讯业务的37.4亿港元非现金减值,暴露出新兴市场投资风险。其在内地推进的智慧物流、低碳基建项目仍处投入期,短期内难以贡献规模收益。

三、未来展望:转型阵痛与估值重构

尽管交易公布后长和股价单日大涨22%,但长期价值存疑:

1. 战略收缩的估值重构

剥离港口后,长和业务重心转向"稳定现金流+低风险投资"。瑞银证券指出,其当前市盈率仅8.7倍,低于港股蓝筹平均水平的12.3倍。若将190亿美元现金用于特别股息(据高盛预测每股25港元),资本开支能力将受限。

2. 行业竞争的新格局

全球港口运营商正加速整合,头部企业如马士基、中远海运通过并购强化市场地位。长和保留的中国香港、深圳港口虽占剩余资产的60%,但面对央企全球布局,其区域竞争力面临挑战。

李嘉诚的"世纪交易"再次展现其资本嗅觉,但长和的未来已非单纯商业命题。当港口业务成为历史,公司需要在"现金储备"与"增长引擎"之间寻找新平衡。2025年财报或因资产处置收益亮眼,但真正考验长和的,是如何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重塑核心竞争力。当我们审视长和的未来时,看到的不应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游戏,而是一个商业帝国对时代命题的深刻回应。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9
不肝不氪,武将招降+养成!经典三国,全靠智商策略获胜!
广告三国群英传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