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Paolo Tarantino 教授:探索 T-DXd 经治转移性乳腺癌的后续治疗:基于真实世界的大数据分析

图片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抗体偶联药物(ADC)在转移性乳腺癌领域的应用愈发受到关注。ADC 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高效小分子药物相结合,利用抗体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靶向性,将细胞毒性药物定向递送至肿瘤细胞,从而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在这一背景下,德曲妥珠单抗(T-DXd)凭借其在临床试验中显著的抗肿瘤活性,逐渐成为 HER2 阳性(HER2+)及 HER2 低表达(HER2-low)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尤其在既往接受标准抗 HER2 治疗后进展的 HER2 阳性晚期患者中,T-DXd 展现出可观的客观缓解率和可控的安全性,为后线治疗提供了新希望。然而,随着更多患者开始使用 T-DXd,如何在疾病再次进展后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优的后续治疗方案,仍是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的 Paolo Tarantino 教授团队针对这一课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在 2024 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2024 SABCS)上以壁报形式分享了基于美国 Flatiron Health 电子病历数据库的真实世界分析结果。


后续治疗方案多元,不同分子亚型患者生存差异显著


该数据库覆盖全美 280 余家癌症诊所(约 800 个医疗点),以社区肿瘤诊所为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美国多地区、多中心、多层级医疗机构的真实诊疗情况。


研究纳入 2019 年 12 月至 2023 年 9 月接受 T-DXd 治疗后又紧接着接受非 T-DXd 治疗方案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数据。通过对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分子分型、既往治疗史及后续治疗方案等信息的深入分析,研究者系统性地评估 T-DXd 治疗后紧接着的后续治疗在真实世界环境中的疗效表现,并探讨其背后的耐药机制与临床意义。


在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后续治疗方案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研究团队发现,HER2+ 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常会继续使用化疗联合抗 HER2 靶向药物,或在一定情况下切换至其他类别的治疗手段;而对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而言,由于其生物学特征更具侵袭性,临床医师通常会选择化疗或其他 ADC 作为后续治疗。


图片

图 1 不同亚型患者在 T-DXd 治疗后所采用的后续治疗方案


为了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研究团队主要关注真实世界无进展生存(rwPFS)和总生存期(OS)两大关键终点,并用 Kaplan-Meier 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经 T-DXd 治疗后接受后续治疗的 rwPFS 和 OS 存在显著差异。


HER2+ 患者的 rwPFS 为 4.3 个月(95% CI:3.8~4.9),HR+/HER2- 的 rwPFS 为 3.0 个月(95% CI:2.6~3.5),HR-/HER2- 的 rwPFS 为 2.7 个月(95% CI:1.8~2.8)。HER2+ 患者的 rwPFS 相对最长,提示在这一亚型中,后续继续加强抗 HER2 治疗或选择更有针对性的组合方案仍能带来一定程度的生存获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TNBC 患者的 rwPFS 明显偏短。尤其是 TNBC 在换用其他 ADC 药物后能维持的治疗获益十分有限,凸显出三阴性亚型在后线治疗中依旧面临极大的未满足需求。


图片

图 2 不同乳腺癌亚型间的真实世界无进展生存(rwPFS)对比


在 OS 方面,研究统计结果同样显示了三种主要亚型之间的显著分化:HER2+ 患者中位 OS 为 12.6 个月,HR+/HER2- 患者的中位 OS 约为 8.1 个月,而 TNBC 患者则仅为 4.8 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 < 0.001),更进一步凸显了 TNBC 在临床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TNBC 不仅缺乏内分泌治疗及 HER2 靶向治疗手段,而且疾病进展速度更快,对化疗的耐受度和敏感性也千差万别。如何将新型免疫治疗策略、PARP 抑制剂以及下一代 ADC 药物合理组合,将成为 TNBC 未来治疗策略的重要研究方向。


Paolo Tarantino 教授的精辟见解:优化乳腺癌治疗的顺序与策略


在 2024 SABCS 期间,Paolo Tarantino 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进一步分享了他们团队针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 T-DXd 治疗后的后续治疗策略的最新思考。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真实世界研究发现,当在 T-DXd 治疗阶段出现疾病进展或疗效衰减时,直接转换到具有相同或相似机制的治疗往往收效甚微。例如,在 T-DXd 治疗后采用戈沙妥珠单抗(SG)治疗的患者,其 rwPFS 普遍不足 3 个月,而若切换到与拓扑异构酶 1(Top1)机制不同的治疗方案(如艾利布林、卡培他滨或图卡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则 PFS 可延长至 6 个月左右。Paolo Tarantino 教授强调,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肿瘤学领域的普遍共识:面对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和更迭治疗手段,尽量避免肿瘤对同一作用机理产生耐药,从而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疾病控制时间。


在针对不同乳腺癌亚型的进一步分析中,Paolo Tarantino 教授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治疗思路。对于 HER2 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图卡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的中位 PFS 可接近 5 个月,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也能取得不错的疗效,为后线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行性选择。而在 ER 阳性、HER2 阴性患者群体中,卡培他滨及艾利布林在 T-DXd 治疗后的疗效表现更为突出;相对而言,TNBC 患者的治疗结果最不乐观,后续治疗的中位 PFS 普遍仅 2~3 个月,无论治疗方案怎么组合,都难以显著改善其预后。因此,TNBC 仍然是临床上最具挑战性的亚型之一,亟需研发新的药物来帮助这些经 Top1-ADCs 治疗后疾病进展并仍陷入「治疗真空」的患者。


Paolo Tarantino 教授在总结时指出,这项研究再次强调了在临床上需深入理解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顺序,为多种疗法组合提供了思路。目前 Top1 ADCs 药物种类越来越多,如果在 Top1 ADC 治疗(如 T-DXd)出现疾病进展后随即再用同类 ADCs 可能并非最佳选择。更合理的策略或许是「三明治疗法」,即在使用 Top1 ADCs 后,先切换到微管抑制剂(如艾利布林)等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待病情有所控制或肿瘤负荷降低后,再使用另一款或升级版的 Top1 ADCs。这些思路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 Top1 ADCs 的耐药性,延长患者的治疗窗口。目前仍停留在假设阶段,但这项研究和其他类似研究的真实世界证据,的确为「三明治疗法」的假设提供了可行性佐证,并支持进一步研究更多治疗方案。


总之,T-DXd 为转移性乳腺癌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契机,但如何科学地进行后续治疗、应对其耐药性及肿瘤细胞的异质性,仍是临床实践中遇到的艰巨挑战。Paolo Tarantino 教授团队的研究不仅验证了「不要轻易使用相同机制药物序贯治疗」的观点,也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支持。未来,期待有更多深入且精细化的研究来探讨如何通过差异化、轮换式或联合性的治疗策略最大化地延长患者的生存获益,让每一位乳腺癌患者都能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与更长的生存期。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号:CN-154885    有效期:2026-03-04


内容策划:唐颖

内容审核:李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Paolo Tarantino, et al. Efficacy of immediate subsequent lines of therapy after T-DXd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retrospective study from the a nationwide real-world database. 2024 SABCS Abstract P1-08-08.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