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文成的杨梅,很多人爱吃!


不误农时不负春,春耕备耕正当时。当春回大地,文成广袤的田野间已涌动着勃勃生机,本期“万象‘耕’新”报道,让我们跟随杨梅科创服务团开展杨梅指导工作。


在县农业农村局五楼培训会上,杨梅科创服务团团长梁森苗对产业瓶颈及杨梅设施促早与延后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PPT教学。


图片


随后走进百丈漈西里村金土地基地,与梅农面对面交流,手把手传授高山杨梅种植技术,针对当前杨梅基地的管理现状,从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省力化栽培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并现场演示了科学修剪的方法和角度。


百丈漈西里村金土地合作社负责人黄胡钗说道:“我们合作社拥有200多亩土地,过去每亩产量能达到800多斤。然而,早几年的杨梅收入并不理想,掉果现象严重。近年来,科技局和农业局给予了我们专业的指导和支持,现在的种植情况有了显著改善。掉果现象减少了,杨梅的个头也更大了,我们的收入也相应提高了。”


图片


为提升杨梅品质、增大果形,梅农修剪杨梅枝的过程中,梁森苗指导梅农适当修剪直立枝、重叠枝及交叉枝,并采取断根处理、翻土培土等相关措施。梁森苗告诉记者,文成境内海拔高差大、高山昼夜温差大,适于大棚促早栽培及延后栽培两项技术,但文成缺乏技术支持,导致文成杨梅的品质及效益无法提高,科创服务团将重点通过科技培训、基地示范,解决两项难题后让梅农得到更好的收益。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杨梅科创服务团团长梁森苗告诉记者:“文成的杨梅栽培方式主要以露地为主。为了提高杨梅的产量、品质和效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疏树、疏枝、疏果,并进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的方法包括深翻土壤和施用有机肥料,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通过实施这些‘三疏一改’的措施,文成的杨梅将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据悉,杨梅是我县第一大水果,全县从事杨梅生产经营的果农1万多户,共计3万多人,杨梅产业已成为我县惠及农民最多、农民受惠面最广的农业主导产业。杨梅科创服务团的“介入”,不仅为我县杨梅产业发展送上“及时雨”,更是开展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指导活动,助力梅农增产增收。


图片


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吴昌旺介绍:“杨梅已被确定为我县土特产的重点培育项目,并成功纳入省级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目前,全县杨梅种植面积达6.65万亩,产量为2.78万吨,产值高达3.12亿元。为了进一步提升杨梅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将与杨梅科创服务团合作,开展杨梅技术培训、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同时,我们将重点推广杨梅的设施栽培、促早栽培和延后栽培等技术,以推动杨梅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升级。

来源:指点文成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