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突然停业 诊所医生私收大量诊费
近日,上海一大型民营口腔发布停业通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3月13日,上海新浦口腔发文,表示因经营不善,业务难以为继,公司迫不得已将于2025年3月31日起停止营业。同时通知已支付医疗费但尚未完成医疗服务的患者尽快联系,将全力为他们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图源:新浦口腔
3月16日,新浦口腔发布转诊治疗通知,并再次就门诊部因市场环境恶化导致被迫停业深表歉意,承诺一定为每一位患者朋友合理安排好后续治疗事宜,经综合考查和慎重考虑,作出如下转诊治疗安排:本公司就近指定口腔医疗机构承接,直至患者诊疗周期结束。费用方面,已缴清费用的患者,后续诊疗无需额外付费;仍有欠费的患者,后续治疗按实际欠费金额在转诊后的医疗机构缴付。
如果到此为止,在这个口腔倒闭潮的时期也不是件稀奇的事情。见者只会惋惜,又一家机构在市场的内卷竞争中倒下了。
但是两天后,新浦口腔又发布了一则公告,将这起事件的瞩目程度提到了另一个程度。
3月18日,上海新浦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致广大患者朋友的告知函”。文件中写道,公司医生庞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多次以向诊疗患者私下收费方式将诊疗费用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巨大,已涉嫌刑事犯罪,本公司拟依法将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希望曾向庞博私下转账的患者于3月24日前向公司联系确认,同时强调患者请勿私下与庞博达成诊疗及退费方案,否则本公司将不再对后续诊疗承担任何责任。
图源:新浦口腔
虽然无法确定,庞博私吞的数额巨大诊费是否对新浦口腔的营运产生影响,但将这几则消息在同一时间公布,难免会让人将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
截至发稿前,新浦口腔暂未透露更多停业转诊及庞博事件处理细节。
02|隶属杭牙集团 完全退出上海市场
上海新浦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16日,据官网介绍,该门诊由杭州牙科医院集团、远东宏信集团和新希望集团共同投资建造的大型口腔专科医疗机构,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医生团队来自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知名院校。
至于杭州牙科医院的大名,想必就不需要再对同行们过多强调了。
杭州牙科医院集团初创于1975年,是由杭州国雅口腔医院有限公司携手新希望集团(世界500强企业)、央企远东宏信集团(2021中国《财富》500强)、四川省健康养老产业基金等战略合作方共同打造建设的口腔产业集团,目前在全国各省市共运营30余家口腔医院及门诊部。
杭牙集团创始人为杨占友为口腔世家,家族从事口腔行业40余年。正如名字一般,杭牙集团在杭州的影响力也是数一数二。在当初杭州亚运会的准备阶段,杭州牙科医院集团被选为了2022杭州亚运会官方口腔健康服务供应商。
图源:杭州亚运会组委会
背靠这样一座大山,上海新浦口腔最后还是走到了停业的地步,令人惋惜的同时也不禁感叹,现在口腔行业的竞争还是太激烈了。
杭州牙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为杭州国雅口腔医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而在杭州国雅口腔医院有限公司目前可查的超40家企业名单中,只有上海新浦口腔有限公司是位于上海的口腔专科门诊,也就意味着,3月31日上海新浦口腔停业后,杭牙集团将正式退出上海民营口腔市场的竞争行列。
图源:企查查
上海作为中国发展程度顶尖的城市之一,资源的丰富度、居民的健康意识也是排在全国前列,这样辽阔的、发展土壤优质的市场环境必定会引来更多的人,竞争也更加激烈。加之上海的公立口腔资源本就足够丰富,除了有上海九院这类口腔科水平全国领先的医院外,从2023年底开始,上海还在大力推进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目前已经建成83家。
图源:上海卫健委
以这个发展速度,2025年上海的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数量势必会超过100家,根据上海市规划,2030年将基本完成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全覆盖,届时上海的民营口腔生存环境将会进一步被压缩,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像杭牙这样的大型企业退出上海市场,将目光下放至其他二三线城市。
03|大能跳槽 地区竞争优势下滑
除了市场竞争压力大外,杭牙集团近些年的发展也算不上一帆风顺。
2022年8月,杭州牙科医院集团两位大牛医生双双跳槽美奥口腔,引起民营口腔全行业震动。
据了解,这两位医生是杭牙集团副总经理兼集团种植总监、杭牙医院总院院长徐连来教授,和原同济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主任医师、博导陈凤山教授,两人同时从杭牙集团离职,全职加盟美奥口腔。
徐连来教授1993年硕士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系,是我国最早开展口腔种植的医生之一,植入种植体手术超过4万例;陈凤山教授之前是上海著名的口腔正畸专家,已有30多年的临床口腔经验和上万正畸病例。
显然,无论是学术研究、临床实力和获客吸引力,两位教授在杭牙集团乃至浙沪地区都是当地无愧的巨无霸之一。他们的出走对于杭牙集团旗下机构的获客引流以及运营等业务势必会产生影响。
倘若杭牙集团在杭州一家独大,那么两位大能的出走产生的影响或许还不算太大。但杭州当地还有着另一条“霸王龙”:通策医疗。作为杭州口腔市场的龙头,通策医疗在浙江省内已有杭口平海区域集团、杭口城西区域集团、宁波口腔医院集团、杭口绍兴区域集团和杭口浙中区域集团5家口腔区域集团,由此扩张分院,形成多个“区域总院+分院”区域医院集群。
营收方面,2021年集团口腔医疗服务收入为26.15亿人民币,其中浙江省内医疗服务收入23.74亿元,占比90%,同比增速达31.18%。仅杭口平海院区一家机构在同年就实现营收7.32亿元,同比增长21%,占通策医疗集团总营收的31%。
面对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杭牙还失去了手上的两把“利器”,对于通策的竞争力想必会进一步受到影响。
饮水还得看源头,上游源头的杭牙集团业务发展受阻,下游分支的机构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而新浦口腔既是杭牙在上海地区的“独苗”,也是分支机构里竞争环境最激烈的一家,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将其停业,也是个明智的抉择。
04|战术撤退,并非跑路
近年来口腔机构的跑路消息频出,全国性的有福斯曼,地区性的有熊猫、泰颌等,数不胜数。而他们都有的共同点就是突然、暴雷。让患者措不及防,也没有提前准备任何的对患者的补救措施,产生了大量社会受害者。像福斯曼创始人在暴雷后至少还会在公众平台出面回应,大部分的机构负责人都是在暴雷后不见踪影,更有甚者被查处早就着手进行财产转移,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跑路”。
而作为口腔名企旗下机构,新浦口腔的做法似乎就是一股“清流”,不仅在停业前提前近三周发布通告,制定患者转诊和费用处置方案,还主动公示内部隐患问题。虽然仍然会对选择他们的患者产生影响,但从目前来看,作为一种“战术撤退”,新浦口腔已经尽可能地把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短时间内或许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案了。
图源:新浦口腔患者群
杭牙集团未来将会如何发展,是否会整装后重新进军上海市场,还是将目光下放,在其他地区“复活”新浦口腔,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