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6

评论

33

5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感觉“我国机票大面积涨价”,为啥?

AI划重点 · 全文约1374字,阅读需4分钟

1.近期我国机票价格普遍上涨,多位飞友表示涨幅明显。

2.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包括天气回暖、航班换季以及整治代理等因素。

3.由于我国机票八成以上由代理商售出,航空公司可能收回代理商的定价权。

4.然而,价格上涨并不一定意味着营业额或利润上升,可能损害整个行业。

5.为此,飞友建议囤积兑换券以应对未来的涨价形势。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本周不止一位飞友感觉我国机票突然大面积涨价。一位每周往返于太原与上海的朋友说,以前每个周末单程机票大约500元,本周上升到700元。有朋友说上周还能看到一片“白花花的200元机票”,四月份全都消失了。当然拉总也深有体会,例如上周看到四月底的三亚-太原是600元,现在同一航班涨到了900元,涨幅50%。

图片图:“机票大面积涨价”? 摄:拉上窗帘

拉总本来在写一篇《特朗普造成我国机票涨价》的文章,主要是说他乱涨关税,导致波音和空客供应链受到影响,产品被迫涨价。有人说最近波音787-9客机在实际交付时,价格已经上涨了4000万美元。但特朗普的影响具有较长的传导性,现在还不太可能传导到我国。

那么为什么会有“机票大面积涨价”的感受呢?可能有三个原因:

一、天气回暖,客流增加

我国民航每年有两个明显的淡季,一个是十一月份,一个是三月份。这两个淡季都与气候和节日有关。每年春节假期之后人们回到岗位,在天气转暖之前基本上不再外出旅游;每年十一长假之后人们安心工作,年假用光了,在下一年元旦到来之前也没有时间外出。

现在包括北京在内,我国多数地区的最高气温都回升到了15度以上。春暖花开,人们纷纷想出门旅游了。所以机票从3月下旬开始涨价,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图片图:北京也迎来了“春天” 摄:拉上窗帘

二、航班换季,各种扯皮

我国民航与世界民航一样,每年有两个“换季时刻”,分别是3月份和10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地球村的村民们多居住在北半球,航班换季是为了因应季节性的客流变化。冬春季航班少,夏秋季航班多,周而复始。

每次换季对航空公司来说都是大事件,冬春换为夏秋时需要扯皮的事情尤其多。哪些航线停掉?哪些航线增加?吵得不亦乐乎。我国有很多补贴航线,金主不愿出钱或者不愿付清欠款的话,航空公司就会在此时威胁停航。经常有先放风停航,金主不情愿地同意,然后航司再辟谣说“并未停航”的新闻。

图片图:航班换季时价格波动特别大 摄:拉上窗帘

当金主不说给钱也不说不给钱时,航空公司很为难,便会暂时向外挂“高价”。经常在三月份能看到四月份的全价机票,这就是“悬而未决”的意思。如果有人买票而航班到时候不飞,航司便会将客人转签给其它公司,自己依然有钱赚。

三、整治代理,收回权力

以上两件事情每年都会发生,但大家从来没有过今年这种“大面积”涨价的感受。综合最近的新闻判断,可能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整治代理”。大意是因为有代理违规加价,三大航决定“向OTA宣战”,也许会收回机票定价的权力。

图片图:有航司整治代理商 摄:拉上窗帘

我国机票八成以上都是由是代理商售出的,特别像携程、去哪儿、飞猪和同程这样的大型OTA平台。道理很简单,在这些平台上可以查到所有航司的机票,界面较航司灵活方便,售后服务也比航司做得更好,至少电话一打就通。

我国有大量的小型机票代理商,他们大多入驻以上OTA平台。他们有些会“包销”机票,也就是买断某个航班三成或五成的座位,自己决定价格。当销售情况不佳时,他们会拼命降价以减少损失,这就是OTA平台上多数“特价机票”的由来。

现在还不知道本次航空公司整治代理商都出台了哪些具体措施,但航司与代理商之间还有一种常见的合作方式,就是“返佣”。也就是机票价格全部由航司决定,每售出一张机票,返给代理商5~100元佣金。若代理商降价,只能从己方得利中填补。

图片图:“返佣模式”会导致机票涨价 摄:拉上窗帘

如果航空公司全都取消了代理商的定价权,或者代理商在整治行动中不敢再降价,都会导致消费者产生“大面积涨价”的感受。或者以上三个因素综合影响,使人们感觉到“机票价格大面积上涨”了。

但价格上涨不代表营业额或利润上升,它多半会导致客人流失,进而伤害整个行业,最后还是得由市场定价。身为飞友,拉总建议大家囤一些兑换券,以应付今年的“涨价形势”。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