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塔城3月20日消息(记者丁安 郭璁悦)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使命重,挑战大,机遇多。新疆各地只争朝夕,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打好“十四五”收官战。
作为新疆资源禀赋富集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新疆塔城地区以“资源转化”为核心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进,在“老矿提质”“找矿增储”“绿能开发”三大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老“坑口”焕发新光彩
在托里县的西部黄金克拉玛依哈图金矿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图金矿),凿岩台车、撬毛台车等先进设备的引入,使年采矿量稳定在36万吨,黄金年产量达1200千克,井下作业安全系数显著提高。
“2025年第一季度计划黄金产量150千克,产值7665万元,工业增加值1845万元,同比增长73%,实现一季度开门红。”西部黄金克拉玛依哈图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哈图金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健介绍。
哈图金矿生产厂区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1966年建矿,哈图金矿现已有59年的开采历史,是一座集采、选、冶为一体的现代化机械黄金矿山。2018年被认定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11月被认定为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老矿区转型发展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也是塔城地区关注点之一。吴健说:“近年来,哈图金矿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不断完善内部信息化平台,构建集成各子系统和各种信息设备于一体的矿山综合信息化自动化系统,进一步提升矿山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夯实哈图金矿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力争2025年底达到初步智能化要求。”
矿石研磨生产线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塔城地区不仅有真黄金,还有“黑色黄金”。2024年11月4日,位于塔城地区乌苏市西大沟镇辖区内的新疆油田分公司高探1井经过8个月的大修与连续油管解堵作业,成功“复活”再生产。
这个新疆油田首口日产超千吨井2019年1月6日获高产油气流,日产原油1213立方米、天然气32.17万立方米;2024年3月,由于油层出砂导致井筒堵塞暂闭。
恢复生产的油田作业区 (央广网发 张军 摄)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第三采油作业区工程总监汤博表示,这口井的顺利生产,一是保障了乌苏当地民生工程使用自产的天然气,二是生产的原油保障了新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将确保油气生产平稳运行,助力乌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是保障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一环。2024年,红山铁矿、红山煤矿等一批矿山完成改扩建,矿业总产值达36亿元,老旧矿井通过智能化改造焕发新生。
扩增储夯实“压舱石”
煤炭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中占据基础性地位。
塔城地区以“找矿行动”为突破口,强化资源储备,优化矿权管理,为产业升级提供资源保障。
新疆平煤天安电投能源有限公司于2024年11月5日拍得白杨河矿区铁厂沟一号井煤矿勘查探矿权后,不断刷新“进度条”:11月27日签订探矿权出让合同;12月6日,白杨河矿区铁厂沟一井项目勘查单位入驻,开展前期准备工作;2025年1月7日,项目开工以来,共组织了3台钻机同时进行地质钻探,24小时轮班施工;3月6日,钻机轰鸣,工人有序放钻、取样,料峭春寒难挡工作热情……
白杨河矿区铁厂沟一井项目勘查现场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新疆平煤天安电投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万海介绍,为推进项目如期开工全力冲刺,企业明确了前期工作责任单位及关键节点时间,挂图作战、争分夺秒,按铁厂沟一号井2025年5月1日开工倒排工期,做好前期工作。原计划今年7月完成,按照目前施工情况,可提前一个月完成。
据了解,铁厂沟一号井位于塔城白杨河矿区西部,面积64.89平方公里,井田内总资源量16.88亿吨,估算可采储量为5.91亿吨,其煤炭资源均可作为良好的工业动力煤及民用煤、气化用煤,是托里化工园煤化工、尼龙化工项目的原料和动力来源。
取出的煤样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2024年,塔城地区投入资金2亿元实施76个勘查项目,新增金属量24吨,增幅占已查明储量20%,达拉布特一号等2个井田新增煤炭总资源量23亿吨,和什托洛盖深部煤层气探获16个含煤气层,含气量达1.01立方米/吨至4.44立方米/吨,新增铜金属量1万吨、铍3235吨、铀150公斤。
塔城地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不动产登记中心党支部书记哈丽达·朱马汗介绍,2025年塔城地区计划实现出让收益10亿元(含自治区),地县两级3亿元,出让收益增幅不少于30%。完成探矿权勘查成果转化10个,采矿权开发投产10个,专项盘活整治36个“小小矿”,释放产能100万吨/年以上。
强“绿能”构建全链条
曾经的“老风口”,如今吹出绿色“新”力量。塔城地区将新能源作为转型关键,探索“风能利用+装备制造+绿电消纳”的全链条模式,将生态劣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走进塔城地区托里县中广核老风口风电场,强劲的狂风充满能量,推动风力发电的叶片不断转动。中广核老风口风电一场场长刘学涛告诉记者,曾经的大风让托里县各族群众苦不堪言,自从建成了风力发电厂,现在的风就是源源不断的能源。
托里县风力发电场 (央广网发 托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塔城地区依托丰富的风能资源,规划建设风电基地,推动风能发电规模化发展。
塔城地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刘冲介绍,2024年全年建成投运新能源规模362万千瓦,完成新能源项目投资131亿元。2025年将建成投运三一重能托里50万千瓦风电、新华水电沙湾70万千瓦光伏、国网和丰煤电50万千瓦风电等项目,争取年底新能源并网规模达1000万千瓦。
紧盯力争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达千万千瓦,塔城地区持续推动新能源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先后引进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等企业,风电高端装备“碳中和”智慧园区、风机组装和叶片制造厂、塔筒制造厂、储能制造厂等陆续落地。
风吹绿电来,如何更好地利用、并网和消纳?塔城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在额敏县(兵地、辽阳)工业园区内的新疆信达额敏县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该项目新建自动化生产线200条,可实现年产化成箔6000万平方米,作为“用电大户”,项目建成后,年用电量达43亿度电,上缴利税6.4亿元,可解决400人就业。
新疆信达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景武介绍,塔城地区丰富的风力资源发电,为项目提供了绿电直供。项目建成后,将为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成箔生产线施工现场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同时,塔城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引进新疆鹏博士、密和数字集团等企业在托里县建设53000平方米智算中心,算力总规模10000P,预计2025年5月可首批点亮4000P。
密和(新疆)数字集团总经理马良缘介绍,项目一期建成后,年产值可实现20亿元以上,税收1.2亿元,将带动本地就业500人。该园区建成后,将进一步夯实塔城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底座,发展成为塔城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字化引擎,通过绿色智算、绿色智能、高效的智算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助力托里县产业深度转型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托里县智算中心项目施工现场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乌苏高探1井“重振雄风”,哈图金矿稳定掘金,托里老风口风电场“巨人”林立……
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塔城地区通过老矿改造、找矿增储、绿能开发利用“三向发力”,正从传统资源型经济向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未来,随着矿产资源与新能源“双轮驱动”的深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转化攻坚加速,打造北疆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成为“5+2”现代化产业的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