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破解新能源汽车“内卷式”竞争,怎么做?

AI划重点 · 全文约1839字,阅读需6分钟

1.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内卷式”竞争,如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和低效重复建设。

2.郑挺颖表示,原因之一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创新不足,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二是市场资金信奉短期主义,导致车企重模仿、轻创新。

3.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有助于破解“内卷式”竞争,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4.为此,周政训建议金融机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赋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协同融合机制。

5.同时,金融机构应增加金融产品供给,探索“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模式,为重要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绿色发展提供稳定中长期资金支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被写入其中。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存在打价格战等“内卷式”竞争。此前,《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完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那么,导致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通过完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破解“内卷式”竞争,进而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有助于破解“内卷式”竞争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内卷式’竞争表现为三方面,违反价格规律的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和相关生产线的低效重复建设。”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事、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中心特约研究员郑挺颖告诉记者。

部分新能源车企通过大幅降价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导致整个行业的合理利润率下降,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利润降至5%以下。部分新能源车企在固态电池、超级充电技术等方面相互模仿。一些大大小小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盲目跟风上马……

郑挺颖表示,这些“内卷式”竞争的出现,原因有二。一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创新不足,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二是从资金端来看,当前大多数市场资金信奉短期主义。这种投资偏好的明显缺陷也会导致车企“重模仿、轻创新”。

郑挺颖坦言,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再加上违反商品的价格和价值规律,会让新能源车企陷入利润微薄、研发投入乏力的恶性循环,进而伤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国内市场环境的稳定。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研发和重大创新投入是一种长期和大额的沉淀成本。“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可视为破解‘内卷式’竞争的‘手术刀’。”谈及完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对遏制“内卷式”竞争的作用,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供给与绿色消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周政训如是说。

在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绿色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各地政府从整体的产业链视角进行发展规划,综合利用上下游企业优势、本地资源禀赋和园区核心企业的竞争力优势,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态势。

在突破融资难方面,可针对产业链中的重大创新和研发环节进行精准融资,也可以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为整体,进行信用共享,构建开放式生态平台。通过整体金融征信风险评估,打破上下游单一车企的信用“孤岛”。

在强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韧性方面,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依赖于科技金融手段和绿色金融内涵,可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深度协同融合,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信息闭环,形成专属的智能化风险控制体系。

“当前,金融机构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投资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周政训告诉记者,以绿色供应链金融的渗透率来看,重点车企从2020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37%,账期周转效率提高2.1倍。

在电池研发等方面,宁德时代公司建立了技术攻关专项基金,通过“绿色债券+知识产权质押”组合融资了15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6.2%。中国建设银行运用AI模型动态评估车企“三电”系统专利价值,相关车企授信额度提升40%。

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

需多方协同

周政训表示,尽管有以上这些成功案例,但是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尚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的各项认证标准缺乏、相关的长期金融资金风险补偿机制尚不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数据‘孤岛’无法协同等,种种原因造成金融机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入并不顺畅。”
谈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以更好地适应产业变革,周政训提出了以下意见建议。
在监管和政策层面,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绿色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性、有效性,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有效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引导资金有序进入高端技术创新环节,突破低端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建立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赋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协同融合机制,以绿色金融、绿色产业基金培育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核心科技企业,以科技金融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研发投入”梗阻环节。
在金融科技赋能创新方面,可以在全产业链上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信息透明化与智能合约自动化执行,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金融征信,建立产业链信用共享的精准评估企业信用风险的大数据征信模型,不断优化和提升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公平性。通过数字孪生金融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高科技创新的识别和评价体系,实现授信动态调整。
在创新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方面,金融机构应增加金融产品供给,探索“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模式,为重要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绿色发展提供稳定中长期资金支持。银行机构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能效信贷、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和绿色供应链融资等服务方式。稳妥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探索绿色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张冰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3328只股票诊断结果已更新,输入代码,查看你的股票
广告老卢说财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