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

评论

4

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减收增利 507 亿 | 15 张图解读宁德时代 2024 年年报

AI划重点 · 全文约2865字,阅读需9分钟

1.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9.7%,但净利润增长15%,达到507亿元,主要得益于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提升。

2.公司在过去两年累计分红和回购金额近600亿元,2024年分红比例高达50%。

3.尽管营收下降,宁德时代在2024年储能电池市场占有率为36.5%,与动力电池接近,均为市场第一。

4.为应对风险,宁德时代在2024年计提了约84亿资产减值,同时拥有6个研发中心、13个生产基地,有效产能676GWh。

5.除此之外,宁德时代还在积极布局新业务,如换电、滑板底盘、商业航空、零碳生态等,以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4 年,宁德时代交出了一份 “矛盾” 的成绩单。营收同比下滑 9.7%,净利润却逆势增长 15%,至 507 亿元。

面对碳酸锂价格波动,和电池行业的红海竞争,宁德时代一边豪掷 254 亿分红回馈股东,一边计提 84 亿资产减值应对风险。

从墨西哥建厂受阻,到拿下中东储能大单,宁德时代用技术和规模筑起护城河,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探索全球扩张。

本文用 15 张图解读宁德时代减收增利背后的战略选择。

两年分红 600 亿

图片

宁德时代是 2024 年最赚钱的电池公司。全年获得 3620 亿元营收,归母净利润 507 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高达 970 亿元,期末的货币资金超 3000 亿元。

宁德时代没有 “独吞” 利润。过去两年,宁德时代的分红比例高达 50%,累计分红和回购金额近 600 亿元。

宁德时代强调,此次分红不会影响其研发投入和海外扩张计划。

2 月,这家公司刚刚递交了港股上市申请,计划募集至少 50 亿美元(约 360 亿人民币),主要用于全球扩张。

一边分红 254 亿人民币,一边募资 50 亿美元,其用意,可能主要是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其全球化布局。

行业龙头高分红,有助于强化资本市场的认可,坚定投资者信心,提升估值。而在复杂的环境中,和不同背景的资金绑在一起,可能会为宁德时代的全球扩张减少一些阻力。

营收下降,毛利率、利润率上涨

图片

2024 年,宁德时代的营收同比下降了 9.7%,但毛利率、净利率逆势增长,达到 24.4% 和 14.9%。

营收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锂价下跌。2024 年,宁德时代的锂电池销量为 475 GWh,同比增长了 21.8%,但电池级碳酸锂从每吨 17 万元下降到 7.2 万元,同比下降 57.6%。电芯成本从每度电 650 元下降到 350 元,同比下滑 46%。宁德时代卖出了更多电池,但获得了更少的收入。

受到锂价下跌,存货和锂矿投资价值下降等因素影响,宁德时代还在 2024 年计提了约 84 亿资产减值。

不受收入影响,宁德时代 2024 年的毛利率更高了,同比提升 27.3%。这一方面是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麒麟电池、神行电池等高溢价产品大批量出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宁德时代对供应链的管控能力。

虽然收入下降了 9.7%,但营业成本的降幅更大,约 15.6%,在下行市场中的盈利性更强了。

“存” 一些积蓄,应对风险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 24.4% 的毛利率,是宁德时代按照新版会计政策下调约 3% 之后的结果。

财政部 2024 年颁发的新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将质保费从运营费用转入营业成本。而宁德时代计提的质保金比率一直处于行业较高水平,2024 年约为 3.3%。

摩根大通, 2023 年宁德时代的质保金比率为 3.7%,国轩高科为 1.1%,亿纬锂能为 0.1%。

同时,宁德时代的产品故障率属于行业较低水平。这意味着质保期过后,大量质保金或将转入利润,为后期业绩调控留出了空间。

除了质保金,另一个影响宁德时代业绩的会计处理是折旧率。2024 年,宁德时代的设备平均折旧年限约为 5.8 年,而同行多为 8-12 年。

宁德时代的账面数据已然是所有电池公司最好的。但实际业绩可能比体现出来的可能更好一点。

图片

产品结构调整,毛利率改善

图片

麒麟电池、神行电池大量出货,让宁德时代 2024 年的产品结构得到改善,是其毛利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宁德时代在 2024 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占据 45% 的份额(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但如果只看 25 万以上的新能源车,宁德时代的市占率高达 72%(高工行研报告)。

面向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宁德时代先后推出了麒麟、神行、骁遥三款电池产品。目前已经在极氪、理想、小米、华为四界的多款爆款车上搭载。

麒麟电池最大的特点是将水冷板从电芯的底部移到侧面,与一排排电芯间隔排布。这增加了 4 倍换热面积,缩短了控温时间,提升了冷却效果。因此也就能够支持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大的充电功率。

神行电池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材料实现了 4C 快充。骁遥电池为不断增长的增混车定制,根据增混车的动力结构改进了电芯材料和热管理技术(BMS),从而提高了能量传输效率。

宁德时代一边把电池的性能拉满,一边把安全性做到极致,从而在中高端车市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这背后,是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2024 年,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约为 186 亿元。过去 5 年,宁德时代累计投入了约 600 多亿元研发费用,是几家头部电池公司之和。 

AI 成为储能增长的新动力

图片

AI 重新成为风口,各大科技公司投入建设数据中心,成为了储能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数据中心需要稳定供电。2024 年,为数据中心配套的储能系统出货量翻了 3 倍多。到 2030 年,高工产研预计,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达到 1700 TWh。

宁德时代与阿联酋马斯达尔公司合作的 24 小时光伏储能千兆级项目中,1 GW 的数据中心稳定基载电力,需要 19 GWh 储能电站,结合 5.2 GW 光伏电站。

这是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储能订单,同时也是宁德时代的 “天恒储能电池系统” 的第一个订单。

澳洲客户 Quinbrook 与宁德时代合作的 8 小时储能系统项目 EnerQB 也于近期落地。该项目计划在澳大利亚提供约 3 GW 的新型长时储能技术 EnerQB,相当于 24 GWh 的储能容量。

根据高工产研,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从 2020 年的 27 GWh 增长至 2024 年的 300 GWh,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82.5%,到 2030 年预计将达到 1400 GWh。

2024 年,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市场的占有率为 36.5%,和动力电池接近(37.9%),均为市场第一。

与动力电池相比,储能电池系统的规模更大。全球主流储能站点正在从兆瓦时(MWh)级别向吉瓦时(GWh) 级别发展,以实现更好的规模经济。

同时,储能系统对电池质量的要求也更高。高盛认为,用 PPB(Parts Per Billion,十亿分率)代替 PPM(Parts Per Million,百万分率)衡量储能电池产品的缺陷率更合适。

规模叠加质量,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准入门槛。这也构成了宁德时代的护城河。高盛预测,2025 年储能电池系统在宁德时代营收的占比将达到 22%。到了 2030 年,宁德时代在储能市场份额会达到 40%,比亚迪约为 20%。

全球扩张,道阻且长

图片

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主要卖给中国的电动车公司,储能电池则主要销往海外。

中国的二线电池厂在动力电池赛场落败后,很多转向了储能市场,低价拿单。宁德时代不希望参与和它们的价格战,其储能电芯主要出口到欧洲和美国。

动力电池市场目前仍然以中国为主,海外的需求并不强。根据中汽协,2024 年中国累计销售了 1286.6 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 35.5%,渗透率为 40.9%。

相比之下,海外市场的潜力尚未激发。欧洲 31 国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仅为 295 万辆,渗透率 22.7%;美国新能源车的销量约 170 万辆、渗透率约 10.6%(高工行研报告)。

但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增长潜力。高工行研预测,到 2030 年,欧洲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增长到 60.2%,美国将增长到 32.4%。相应的,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也会随之增长,预计 2024 年到 2030 年欧洲的动力电池复合年增长率为 30 %,美国为 27.1%。

2024 年,宁德时代有 30.5% 的收入来自境外。德国图林根工厂 2022 年投入运营,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也计划于今年投产。除此之外,宁德时代还在推进与 Stellantis N.V. 合资的西班牙工厂,以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

截至 2024 年,宁德时代在全球已经有 6 个研发中心、13 个生产基地,有效产能 676 GWh。

宁德时代及其关联公司还有 9 座 “零碳工厂”。2023 年,宁德时代发布 “零碳战略”,即 2025 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 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为此,宁德时代对生产基地进行了节能改造。 

这家电池巨头也在积极布局一些新业务,比如换电、滑板底盘、商业航空、零碳生态等。这些业务目前尚处于投入期,短时间内并不能转化为报表上的利润。但宁德时代从不只看短期。

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紧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需要着眼全局,分配好每一个筹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