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非遗“守”艺人丨封利娜:面团塑出大千世界

明日天气

3月21日(星期五)

晴间多云,5℃~25

偏西风3级4级,阵风6级7级

2025年3月20日《焦作晚报》A06版

图片

揉、搓、挤、掀,再配以小竹刀的点、刻、划、塑……看起来普通的面团,在一双巧手间腾挪片刻之后,人物、动物、建筑、花卉就“变”出来了。

走进中站区一间面塑艺术工作室,展架上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映入眼帘,让人叹为观止。

这间工作室的负责人叫封利娜,是焦煤集团千业水泥有限公司员工,也是焦作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封氏捏塑”的代表性传承人。

面塑,是流行于黄河流域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是一种以面粉、糯米粉等为原料,调成不同色彩,通过捏、搓、压、揉、掀等手法制作成各种人物、动物等形象的民间工艺。

封利娜自幼学习面塑,多年来潜心钻研面塑、彩塑技艺。其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造型简练夸张,用色大胆泼辣,既有中国传统彩塑手法和神韵,又不失民间艺术的淳朴气息,有着浓厚的传统气息,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给人以动感和美的享受。

图片

片刻之间,看似普通的面团在封利娜的手里变成惟妙惟肖的人物、动物、建筑、花卉等作品。

“从小在家里长辈的影响下,耳濡目染对面塑就有了特别的热爱,后来便慢慢学习、潜心研究。做面塑就是真情的一种表达,每一个人物形象做出来,作者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面塑的时候也会完全沉浸其中,像是给自己的心一片净土,那种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封利娜说。

因为热爱,一直在坚守,一直在努力提升。打牢基础功底后,封利娜又师从中国现代面塑大师王玓先生、国家级非遗项目曹州面人代表传承人陈明远先生等,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她的视野,更使她的技艺突飞猛进,对面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封利娜通过线上授课方式介绍“封氏捏塑”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慢慢地,封利娜在继承传统面塑技艺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捏塑风格,为面塑艺术赋予了更加宏大而深刻的崭新内涵,最终成就了“封氏捏塑”。

2017年,在“河南省中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中,封利娜的作品《麻姑献寿》入围河南省金鼎奖评选作品;2018年,参加全国首届《金手指奖》泥塑、面塑作品评比大赛获得金奖。2023年,以西大井“焦作煤矿工人反帝大罢工”为创作背景的《封氏捏塑》荣获焦作市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三等奖。

图片

封利娜的面塑作品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近年来,封利娜也赢得了众多荣誉称号,包括“焦作文化坚守者”“首届中原魅力工匠”“搜寻中国魅力工匠候选人”“河南省民协系统优秀工作者”等。此外,她还被聘请为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泥面塑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成为面塑界的佼佼者。

面对成绩,封利娜从不骄傲。近年来,她积极参与各类非遗进校园、进景区以及非遗展示推介活动,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非遗直播课程,大力宣传介绍“封氏捏塑”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不仅展现了匠人的精湛技艺,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彰显文化魅力。

图片

封利娜的面塑作品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对于慕名而来的爱好者,不管对方是出于兴趣,还是为了谋生,封利娜都是倾囊相授,尽心尽责,为面塑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只要能让更多人接触这项非遗文化,就已经足够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

封利娜说:“青年人比较喜欢国风,少年儿童喜欢卡通,我们也会借助哪吒、黑神话悟空等一些热门IP,一直在力求制作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不丢失传统艺术风格的面塑作品。”

图片

封利娜展示她的面塑作品。

封利娜认为,面塑不光有传统文化价值,也极具现代商业价值。采用非遗面塑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连接起来,将文化内涵转化为文创产品,轻松有趣,十分具有吸引力,做到了集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世价值载体于一身,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封利娜用她的巧手和匠心,将这分传统艺术传承下来。她的作品,不仅是对面塑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封利娜说,她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争取让“封氏捏塑”更好地传承下去,绽放更多光彩。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挺勇/文 吉亚南/图
图片
您的关注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欢迎私信提供新闻线索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焦作晚报》(微信号:JZWBWX)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审 核:王建新    责 编:李 锴
校 对:蔡 欢    编 辑:杨 珂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