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爱读文章,保持领先!
期待已久的解密文件或将揭示卡斯特罗或中情局在1963年刺杀事件前所掌握的信息。特朗普政府周二公布了超过30,000页此前被列为机密或审查删节的文件,这些文件与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的死亡有关,可能为数十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答案,这些问题使得1963年的刺杀事件成为对政府不信任的象征。特朗普去年在竞选活动中曾表示,如果当选将公开这些文件,并在周一表示剩余的80,000页文件中的大部分将被完全公开。
"你们有很多东西要阅读,"他在访问约翰·F·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时对记者说。据知情人士透露,司法部国家安全部门的律师被指派审核数百份文件,他们在周一深夜进行了这项工作,为公开做准备。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的图尔西·加巴德表示,官员们正在努力解密那些仍受大陪审团和其他保密法律保护的额外文件。沃伦委员会在1964年认定肯尼迪是被独自行动的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所杀。
此后多年,一系列替代理论纷纷涌现,包括美国政府本身是否杀害了他。有人暗示,肯尼迪的副总统林登·约翰逊与中央情报局和黑手党合作,除掉了一位对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持怀疑态度的总统。没有证据能证实这些说法,但中情局向委员会隐瞒了有关其自身行动的关键信息,助长了这些猜疑。
国家档案馆此次发布的最新解密文献共计超过31,000页经数字化处理的原始纸质文件,这些史料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历史时期。这批档案文献在物理特征上呈现出多样性:部分文件保存了已逐渐褪色的打字文本与人工手写批注;另一部分则带有已变得模糊但仍可辨识的"机密"(SECRET)安全等级标识。从内容角度分析,这批文献涵盖范围极广,信息点包括但不限于:奥斯瓦尔德访问芬兰的行程安排细节,马里兰州境内中情局安全屋的210美元租金催缴通知,以及各类隐秘行动的资金筹措与分配路径。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份标注日期为1993年3月的内部备忘录,该文件详细记载了中央情报局如何策划安排《华盛顿邮报》两位记者与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特工尤里·诺先科进行专访,目的在于获取该特工对奥斯瓦尔德在苏联居住期间情况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备忘录中明确记载:"《华盛顿邮报》承担了诺先科的相关费用支出,并额外向其支付了250美元作为专业咨询服务费。"
根据历史学者的研究,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文件的长期保密状态实际上构成了"深层政府"(deep state)概念的原始基础—该概念指的是非民选官僚机构暗中破坏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人,这一思想框架对特朗普政治崛起过程产生了关键性影响。肯尼迪研究专家史蒂文·吉隆进一步指出,在肯尼迪遇刺事件之前,美国社会中的阴谋论主要聚焦于外国势力干预美国内政的叙事。吉隆强调,肯尼迪遇刺案,结合美国政府在越南战争问题上的信息不透明以及水门事件的连锁反应,共同创造了一个"滋生公众怀疑主义的肥沃土壤,最终导致了对所谓'深层政府'存在的广泛忧虑"。
周二发布的档案文献为我们揭示了长期保密措施背后的战略逻辑。中情局的全球情报网络横跨多个大陆,从东亚的日本到非洲的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这种全球性布局要求情报部门对每一处行动点进行细致的风险评估,以确定信息公开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与外交后果。"在印度设立情报站的事实若被公开确认,将引发实质性外交困境。
美印关系长期处于微妙平衡状态;印度政府对任何可能被解读为贬低或不尊重的行为均保持高度警觉与敏感态度,"一位情报官员在1995年的内部评估文件中如此记载。相比之下,该评估报告同时指出,公开中情局在柏林的特定行动"预计不会导致可识别的实质性损害",显示了冷战后情报工作区域差异化的战略考量。这些评估文件展示了国家安全机构如何在信息透明与战略保密之间寻求平衡,同时也反映了地缘政治因素对情报工作的深刻影响。
这些文件(许多完全未经删节)为秘密行动与国家治理之间的重叠关系提供了难得一见的窗口。一份1960年的中情局文件记录了墨西哥总统阿道夫·洛佩斯·马特奥斯的双面做法:他在公开场合反对美国干预古巴,私下却赞扬美国推翻卡斯特罗的计划。洛佩斯·马特奥斯要求中情局当地站长向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传达信息,称"他对现在已经做出除掉卡斯特罗的决定感到非常高兴"。
虽然大多数肯尼迪学者不期望任何公布的文件会反驳奥斯瓦尔德射杀肯尼迪的观点,但他们表示这些文件可能会更多地揭示古巴或苏联官员是否知道这位前海军陆战队员意图杀害总统。此次公开还可能提供更多信息,说明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是否在达拉斯枪击事件前几个月忽视了关于奥斯瓦尔德计划的明显警告信号。
近年来公布的其他文件已经表明,这两个机构都向沃伦委员会隐瞒了有关奥斯瓦尔德与苏联和古巴官员互动的信息。"联邦调查局和中情局都有相当明确的证据表明奥斯瓦尔德对约翰·肯尼迪构成特别威胁,"沃伦委员会著作的作者菲利普·谢农说。"这些信息在他们的档案中,而因为他们忽视了这一点,他做了他所做的事,所以进行了积极的掩盖,"他说。
一份此前解密的联邦调查局报告显示,在暗杀事件发生前几个月,奥斯瓦尔德曾试图叛逃到古巴,并在哈瓦那驻墨西哥城使团寻求签证。据该报告称,在被拒绝签证后,奥斯瓦尔德被听到大喊他要杀死肯尼迪。报告还称,根据一位在肯尼迪死后与卡斯特罗交谈的联邦调查局消息来源,卡斯特罗也知道奥斯瓦尔德的访问和威胁。奥斯瓦尔德此前曾叛逃到苏联,但后来离开俄罗斯返回美国。一份中情局报告称,他还在杀人事件前几个月接近墨西哥城的苏联使团,请求其帮助获取签证。当时密切监视这两个使团的中情局获悉,奥斯瓦尔德会见了一位精通暗杀和破坏的克格勃官员。
周二解密的另一份档案文件披露,中央情报局驻墨西哥城站点负责人曾就一名寻求办理签证并与苏联外交官发生交涉的美国公民提出询问。站长在文件中写道:"我们能否确认此人身份?"该文件进一步记载,一名情报官员随后确认了这名美国人就是奥斯瓦尔德,并调取了记录其造访苏联领事馆的监听录音,同时将该情报标注为"紧急"级别,表明当时情报机构对此事的高度关注。
中央情报局后期确认,在对沃伦委员会调查过程中,该机构有意实施了所谓的"良性保密"策略,即刻意未向调查委员会透露其曾多次计划暗杀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行动细节,而这类信息可能与肯尼迪遇刺案存在潜在关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仅在肯尼迪总统遇刺前约两个月,卡斯特罗曾发出明确警告,表示"如果美国政府试图暗杀古巴领导人,那么美方领导人自身的安全也将无法得到保障"—这一时间点与后续事件的关联性增加了该情报价值的重要程度。
根据后续中央情报局内部评估报告揭示,该机构在与肯尼迪遇刺案调查人员互动过程中,实际建构了一套"侧重于控制信息流动而非促进信息挖掘与揭示的系统性程序"。中情局官方立场将卡斯特罗可能参与暗杀行动的假说定性为"缺乏事实基础的传言",其核心考量在于此类联系若被确立,可能引发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
根据2013年解密的内部文件进一步披露,该机构将自身职责定位为过滤和排除任何可能强化卡斯特罗参与论的信息元素,仅选择性提供那些能够引导公众接受所谓"最优真相叙事"的信息片段—即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出于未明确界定的动机独立实施了对肯尼迪总统的暗杀行动。
暴力升级!马斯克卷入政治漩涡 特斯拉成抗议靶心
普京向乌军下达最后通牒:48小时内投降!特朗普紧急斡旋背后藏何算计?
7700万选民选出的任性总统:48小时内美国外交共识为何全面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