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项留置顾问核心法律问题之《走读期间如何避免被动认罪?》
很多人以为走读调查就是普通问话,然而,一旦回答不慎、供述矛盾或者被引导承认未发生的事实,就可能被升级为留置。如何才能在走读调查期间保护自己?家属能做什么?本篇文章将从法律角度深入解析走读调查的核心风险,并给出具体合法应对方案,帮助当事人守住法律底线。
知名职务律师张智勇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留置期间的75项核心法律问题,涵盖家属谈话、初核函询、维权申诉、管辖回避、查扣冻结、调查取证、财产保护、固定程序违法线索、违法所得追缴、退赃退赔等多个方面。——原创内容,转载必究!
一、什么是走读调查?它和留置的区别是什么?
走读调查,是监察机关在初步调查阶段常用的一种询问方式,主要特点是:
1. 当天去当天回,没有被采取强制措施,不限制人身自由。
2. 不限次数,可能一天去两次,也可能隔几天被叫一次。
3. 不具有强制性,但如果不配合,可能被升级为留置。
而留置,是《监察法》规定的强制措施,一旦被采取:
1. 被调查人将失去自由,被单独关押在特定场所。
2. 监察机关可以长时间讯问,持续获取口供。
3. 监察机关可调取账户、通信记录、财产信息,并限制与外界接触。
简单来说,走读调查是监察机关对案件试探性的调查方式,一旦获取到足够的口供、外围证据、资金往来线索,就可能下决心采取留置措施。
案例:某国企干部在走读调查时,因为连续几次接受讯问,监察机关掌握了其资金异动和相关证人的证词,最终在某次谈话结束后,直接宣布对其采取留置措施。
二、走读调查什么时候容易升级为留置?
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被升级为留置的风险极大:
1、供述矛盾,导致办案人员对案件产生怀疑
走读调查时,前后供述不一致,容易让办案人员认为有隐瞒,进一步深入调查。
应对策略:保持稳定陈述,不要随意推翻自己的供述,避免引起怀疑。
2、口供成为突破口,监察机关决定深入调查
有些被调查人轻信“主动交代有利”的说法,过早承认问题,导致案件升级。
应对策略:不要为了迎合办案人员随意承认未发生的事情,特别是涉及金额的部分,要据实回答。
3、外围证据不断增加,监察机关判断案件已符合留置条件
走读期间,监察机关可能在调查财务流水、证人证言、银行账户、资金走向等,发现足够证据后,就可能升级为留置。
应对策略:避免在走读调查时提供可能引发进一步调查的线索。
4、个别办案人员采取非法手段,如诱供、虚增金额
诱供骗供:询问中反复暗示“别人已经交代了”、“坦白才有出路”等,诱导被调查人自己“填坑”。
金额虚增:例如原本不存在的受贿金额,在口供中被引导着默认,后期再想推翻很难。
应对策略:坚持按照事实回答,不要被话术引导,避免“顺着说”导致金额扩大。
案例:某事业单位领导在走读调查中,被办案人员反复暗示“有人举报你收了 200 万”,最终不堪压力,在询问笔录中含糊地表示“可能是有这么多吧”,结果在留置后,这笔款项被直接认定为事实依据,后期根本无法推翻。
三、如何在走读调查期间降低被留置的风险?
1、不要掉以轻心,走读不代表安全
走读调查并非无害,它是办案的第一步,任何轻率的陈述都可能成为案件升级的依据。
2、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权利
如果仅是证人身份,不要随意承认有问题;如果已经有涉案嫌疑,谨慎应对,不随意供述。
3、避免“讨好型”配合,事实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被调查人为了快速结束调查,会迎合办案人员的思路作答,甚至随意承认不属实的内容,这种做法极度危险。
4、遇到诱供、骗供,要学会应对
· 如果被暗示“坦白会轻判”,可以回答:“我只说自己真实经历的部分。”
· 如果对金额有疑问,可以要求查看具体证据,而不是模糊承认。
5、家属要做好备案和辅助工作
走读调查期间,家属应注意被调查人的情绪变化,是否出现焦虑、慌张等情况。
四、家属能做什么?
家属是被调查人的重要支持力量,在走读调查期间,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1、帮助收集证据,证明当事人没有问题
例如财务流水、银行记录、合同协议等,避免关键信息缺失导致误判。
2、关注询问过程,避免办案人员违规取证
走读调查应当依法进行,家属可以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被调查人权益不被侵犯。
3、建立法律应对方案,防止突发留置
“重庆张智勇职务团队” 曾多次通过集体研判,为当事人制定个性化合法应对策略,有效降低了案件升级的可能性。
五、总结:走读调查如何应对,避免被升级为留置?
1、走读调查并不意味着安全,应当高度警惕。
2、遇到诱供、骗供,不要被话术引导,保持事实陈述。
3、家属应当提前介入,关注走读调查情况,避免被调查人单独面对办案人员的高压询问。
4、如果走读调查出现违规情况,家属可以通过律师提交材料,要求调查程序合法合规。
关键结论:走读调查是监察调查的第一步,稍有不慎就可能升级为留置。一旦进入留置阶段,再想推翻之前的不当供述将变得极为困难。因此,在最早的走读阶段就要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确保案件不被人为扩大或误判。
作者简介:
张智勇律师,资深刑事辩护专家,现执业于智豪律师事务所,长期专注于职务犯罪、监察调查、刑事辩护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探索。多年来办理大量监察调查和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擅长监察阶段的律师间接介入策略和留置阶段的非会见式辩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经典成功案例。
在业内率先提出并深入研究了“间接介入”和“留置顾问”法律实务方法,著有多篇学术论文和专业文章,影响深远,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