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宝宝“肾”命力
1岁男童小林,因为“发热”在诊所考虑“呼吸道感染”,给与口服消炎药治疗,但体温丝毫不见好转,升到40度。焦急的家长带孩子来我院儿科就诊,经过血、尿化验检查,证实孩子存在“泌尿系感染”。
经详细询问家长,得知患儿既往5月龄和9月龄时都有过反复发热,当时没有其他症状,在诊所均考虑“呼吸道感染”,口服1~2周消炎药后逐渐好转,但从没有做过尿液检查。
考虑孩子既往两次发热很可能也是泌尿系感染所致,需要高度警惕孩子是否存在儿童先天性肾脏尿路畸形(CAKUT)。于是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我们完善了泌尿系超声,结果显示左肾重度积水伴肾皮质变薄;左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后续进一步完善了肾脏核素检查,提示左肾功能已显著下降。因为小林的病情已经进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下一步要面临的就是外科手术的问题。
造成小林反复泌尿系感染
和肾功能降低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和CAKUT密切相关
接下来我们好好聊一聊
CAKUT那些事儿
什么是CAKUT?
儿童先天性肾脏尿路畸形(CAKUT)是指胎儿在发育过程中,肾脏或尿路系统(如输尿管、膀胱、尿道)出现结构异常。它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大约每5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可能受影响。
常见类型包括:
1
肾脏畸形
多囊肾,重复肾,肾发育不良,马蹄肾,异位肾等
2
输尿管畸形
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等
3
尿道畸形
后尿道瓣膜,巨输尿管等
CAKUT有哪些危害?
CAKUT患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泌尿系感染是它最常见的首发表现。但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及时发现和干预CAKUT,可能引发以下问题:
1
反复尿路感染
尿液存在逆向反流或排泄不畅,均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并且感染不易根治、反复发作。
2
肾功能受损
反复上尿路感染可能引起肾内脓肿,损害肾实质,进而影响肾功能。
3
高血压
慢性肾功能受损可能引发血压升高,甚至影响循环系统。
4
肾衰竭风险
严重病例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病,出现蛋白尿和肾衰竭,甚至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CAKUT筛查
抓住关键时间窗
筛
查
时
间
产前超声检查:孕20~24周的“大排畸”超声是发现CAKUT的第一道防线。
生后超声检查:出生后1周内和1个月是筛查CAKUT,尤其是肾积水的黄金期。
另外,遇到2岁之内的小宝宝无明显原因发热时,均需要查尿常规,如确定存在泌尿系感染,则应完善泌尿系超声检查来早期发现CAKUT。
超声报告上的
“肾盂分离”/“肾积水”
一定是CAKUT吗?
经常有家长拿着超声报告单来咨询,宝宝有“肾盂分离”、“肾积水”,严重吗?
其实大多数“肾盂分离”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尤其在膀胱充盈时出现,动态观察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但如果持续存在,并且程度逐渐加重,可出现“肾积水”,则需要重视和识别一些病理性原因,常见的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巨输尿管畸形、后尿道瓣膜等。严重的肾积水,可使得肾实质受压变薄,肾功能明显受损。
CAKUT的治疗
因为CAKUT患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泌尿系感染是它最常见的首发表现。
所以当出现泌尿系感染时,要积极足量、足疗程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也要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泌尿系超声。对于出现肾功能受损的患儿,更要长期随访。
另外对于比较严重CAKUT的治疗,也离不开小儿泌尿外科医生的保驾护航,根据患儿情况决定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来源 | 儿科
审核 | 季丽娜 韩冬野
责任编辑 美编排版 | 于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