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秉持着对民生实事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做在经常的“问诊”之力,人居环境常抓常治,乡村振兴项目管护随诊开方,基础设施建设及时维护……这些曾经制约着乡村发展和群众心中困扰的问题以立行立改、长效监督为“良方”得到有效解决,全力助推乡村发展。
精细管理 “绣花功” 绣出全镇新面容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新店子镇坚持“集中治+重点抓”相结合,突出重点工作,巧用“绣花功夫”,一针一线绘就管理新画卷。
今年以来,新店子镇继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整合资源,组织专业施工队深入新店子、新丰、草夭子等多个行政村,对户厕维修维护、垃圾污水集中治理、户外广告清理等现象进行“号脉问诊”,查找“病灶”,并及时解决。通过网格员实地督促、微信群、大喇叭线上宣讲、流动宣传车、横幅线下宣传等形式,多渠道、多措施营造氛围,健全“日常管理+随机督导”的长效机制,逐渐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网格化制度,组织网格员、派出所、执法大队下沉分包门店,对镇区主干道沿街门店户外广告、出店经营等现象进行整改督促,构筑“扫干净、摆整齐、全天候”的闭合管理链条,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文明和谐的美丽家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管护农村“小机井” 惠及农业“大民生”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新店子镇立足农业资源和发展现状,坚持因地制宜,加大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努力提高水资源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产、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新店子镇积极引导经营方、村集体、农户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者,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灌溉、管理方式,让“小田”变“大田”,让“农田”变“良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后期管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观念,进行结构调整、适水适种,扩大高效节水作物面积,以水布局种植结构,以水布局产业发展,引导玉米、马铃薯等低耗水高效益作物种植,并对黍子、燕麦等耐旱抗旱优良品种进行重点培育。坚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加大自然村人居饮水建设和节水宣传力度,新店子镇多措并举,多方筹措资金,采取“政府引导+村集体补贴+群众自筹+社会(企业)筹资”的方式,开展东浮石山、西窑子等多个自然村人居饮水建设工作。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节约用水条例》,农民群众自创节水快板,增强群众节水意识。同时,认真建立机电井管护台账,明确机电井管护员职责。执法局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对私打井取水,私挖蓄水池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有取水证但不能使用的29眼机电机进行全面摸排维修,更换损坏零部件18个。保障人居饮水的同时,尽快解决群众的“心头事”,切实让群众浇上便利水,为粮食增产增收筑牢根基,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项目赋能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乡村振兴项目是推动乡镇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店子镇迅速制定项目管护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人,制定完善的经营性资产管护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收益金管理制度,为项目管护到位和资金收益到位“保驾护航”。目前,实行村集体经济项目月调度机制,盘活十一号、新店子、店湾村现有资产项目,定期对项目运营效益进行量化评估,促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针对恼亥村2022年实施399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对损坏的配套设施进行维修,制定《灌溉设施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保障高标准农田发挥最大效益。
新店子镇始终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把定期复查融入日常工作。同时,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持续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落实。用实际行动书写让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让乡镇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幸福更具质感。(和林格尔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