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宝应县军师村:“鱼菜生肽”工厂智造“大健康”【附视频】

3月14日下午,宝应县望直港镇军师村“鱼菜生肽”项目工厂正式启动运营。这一项目由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连续两届接力推进,总投入1050万元,通过“鱼菜共生+生物肽提取”技术,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模式,为我县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县委常委、副县长、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薛刘宇出席项目签约仪式并为工厂揭牌。


图片


图片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中,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望直港镇军师村现代农业标杆项目拔地而起。“鱼菜生肽”项目由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联合浙江省领军人才曹伯良博士团队引入,主要包含“鱼菜肽共生”展示系统车间建设及内部配套设施设备,打造集绿色种植、创新驱动、技术推广、参观展示、科学普及、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现代生物农业产业基地。


图片


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望直港镇军师村第一书记朱斌:该项目资金全部是由我们省委驻宝应乡村振兴工作队进行投入,前期第一期我们总共投入了860万元。考虑到我们军师村之前的产业相对薄弱,也是我们乡村振兴工作队连续两届持续帮扶的一个定点村,所以我们工作队也是接着前任,一锤接着一锤继续干,把这个产业项目引进到我们军师村。


图片


记者看到,在智能化养殖车间里,28个大小不一的圆柱形鱼池如同银色矩阵般整齐排列,水流循环系统持续发出科技韵律。与养殖区一墙之隔的蔬菜培育室绚丽夺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每滴水都承载着滋养鲈鱼、灌溉蔬菜、提取生物活性肽等三重使命。这种“一水三用”的闭环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零排放。


图片


德清百源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伯良:靠传统的一产卖鱼和卖菜,它很难形成一个商业模式,就是说能盈利,能赚钱。那么我们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呢?是在这套农业系统鱼菜共生的基础上,发明了一个让鱼来合成和分泌这个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肽。它的最大的应用方向是在我们现在的风口大健康这个领域,让更多的人能防病能控制控病,能延缓慢性病的进展和进程,提高我们全民的生活质量。那这样呢,它的价值就比鱼和菜要高了很多。


图片


在这里,技术团队创新研发的“动态分池养殖法”正在改写传统水产养殖规则。后续的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实时监测鱼群生长数据,根据鲈鱼体态大小随时调配至最适宜的养殖池。这种精细化管控,使单位水体产量达到传统池塘的10倍。


图片


德清百源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沈鑫:这种鱼的话就是刺少,然后嫩,是养到一斤左右,然后市场价在20块钱左右。一个池子的话就是28方水体,总共能够养两大概2800斤鱼,这个量的话,相当于外面一亩塘的量。然后像我们这个整个场地的话,一共是大大小小有28个鱼池。


图片


这座乡村科技工厂带来的不仅是产业变革,更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多元价值空间。项目通过“农产品+大健康产品”双轮驱动模式,构建起从“田间”到实验室的全产业链条。


图片


望直港镇军师村党支部书记王杰:项目运营后,年产鱼类3万斤,蔬菜1万斤,肽分子8吨,预计年产值16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35万元左右。


图片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从“输血”到“造血”,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军师村的实践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科技答卷。随着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的推进,军师村将崛起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望直港镇军师村第一书记朱斌:将来我们将打造农文旅持续发展,结合我们整个村的宜居业和美乡村的打造,也是为我们宝应的农业乡村振兴打造一个亮点工程。



宝应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苗培欣 孙晓雪 周云婷(实习)

编辑:华 丽

审核:杜 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