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慧微工厂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邢台日报记者孙瑞超 通讯员王祥飞
近日,新河县西流乡南马庄智慧农业产业园里,几十个集装箱式的密闭舱房一字排开,舱房上贴着编号和种植的食用菌名称。
众乐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赵振坤小心翼翼地打开10号舱房门,一朵朵晶莹剔透的绣球菌跃入眼帘。过道两边摆放着立体种植架,架上用托盘盛放着一排排的菌棒,上面长满了“白白胖胖”的绣球菌,煞是喜人。
“一个舱房就是一个智慧微工厂。”赵振坤介绍,别看它只有36平方米,却充满智慧,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对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食用菌各项生长条件进行精密监测与数字化管理。
赵振坤边说边打开手机,点击几下,安装在种植架上方的加湿器就启动喷雾为菌棒加湿。“舱房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可以在舱外设备上操控,也能通过手机远程调控。”
晒足“日光浴”、住上“空调房”,在智慧微工厂内,绣球菌、金耳、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品种实现全年种植,年产值四五十万元。
合作社负责人张世青介绍,和传统大棚种植相比,智慧微工厂能最大程度减少用工量。一个车间采收时仅需4个人,经过培训,60多岁的老年人也能胜任相关工作。
“合作社一开始招工,我就来了。不用外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月收入3000多块钱,每年每亩地还有补贴,真不赖。”谈及在这里的工作,南马庄村村民脱淑玲很满足。像脱淑玲一样,附近村10多名村民在实现多途径增收的同时,还学会了食用菌种植技能。
智慧微工厂是南马庄村2023年招商引来的项目,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行,农户加入合作社有“股金”、流转土地有“租金”、在基地务工有“薪金”,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和菌菇回购,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去年,该项目带动南马庄村等5个村的110名群众致富,间接惠及326户群众。
新河县与北京新发地建立销售合作,实现采摘后的鲜食金耳直运北京,工作人员还会依据市场行情和需求,精准调整智慧微工厂里的种植品种,有效防范种植风险,让群众增收更有保障。
“目前,我们已建设微工厂60个,种植金耳、绣球菌等13个特色品种。”西流乡党委书记李秋豹说,今年,他们计划把智慧微工厂发展至100个,珍稀食用菌年产值增至5000万元,持续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
来源:邢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