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在自己身边倒下时,有人选择躲得远远的,有人选择呼喊“有没有医生”,有人选择拍个视频记录下这一刻。
我们不是天生冷漠。
郑州暴雨中,陌生人手挽手组成人链救出被困母子;重庆山火时,摩托车队背着冰柜逆行上山。
但面对突发疾病,那些高举的手机、此起彼伏的"有没有医生",像一记记耳光抽在我们脸上:
当生命在倒计时,我们却在集体表演"围观式善良"。
在紧急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凭自己的本能来做出应对的行为,甚至都不会想到拨打120急救电话。
当遇到有人突发疾病,拨打120急救电话,除了可以叫救护车,还可以指导我们进行正确地提供帮助。
当有人突发疾病,有人手足无措,有人呼叫民警帮忙,就是没人想到需要拨打120急救电话,这是一个城市的公众急救普及率比较低下的表现。
面对突发疾病,很多人僵在原地:怕操作不当要担责,怕被讹诈,更怕自己笨手笨脚加速死亡。
当生命在围观中流逝,每一部拍摄中的手机都在加剧这个时代的荒诞。
我们习惯了隔着屏幕见证生死,却忘了自己随时可能成为故事主角。
我们习惯在朋友圈为陌生人的病痛点亮蜡烛,却对眼前真实的生命危机手足无措。
我们拥有5G网络却不会求救,配备着万元手机却找不到救命号码。
我们明明揣着救人的心意,却像握着没有子弹的枪。
有位母亲跪在气道异物窒息的孩子面前,只会疯狂拨打丈夫电话,最终孩子因缺氧导致脑损伤,留下终生的遗憾。
这种撕心裂肺的悔恨,本可以通过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参加一次半小时气道异物窒息的急救分享课来避免。
当我们抱怨社会冷漠时,不妨先补上这堂生命必修课。
毕竟,比围观更可怕的是集体无知,比死亡更遗憾的是"本可以救活"。
下次再遇见突然倒地的人,当你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请拨打120急救电话,听从120调度员的指导。
急救不是选修课,是文明社会的必答题。
这不仅是急救知识的普及,更是整个社会文明的觉醒。
当我们不再把生命寄托在偶遇医生的运气上,当急救知识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这座城市才能真正拥有让每个人安心出行的底气。
当每个手机都存着救命技能,当每个公共场所都有"急救侠"待命,我们才敢说: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座对生命负责的城市,我们的城市才真正称得上安全宜居。
毕竟,今天是围观的路人,明天可能就是需要救助的至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