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跑了一些学校,发现一些校长的管理小窍门非常接地气且起了大作用。

少坐办公室别整天在办公室听汇报,多去教室听课、课间跟学生唠嗑。只有亲临一线,才能感受校园的真实脉动,真正了解师生的需求和困惑。有个村小校长天天在校门口,早上接孩子,放学送孩子,发现图书馆的书孩子们根本看不懂,自己跑去书店挑书还搞读书会。如此躬身入局,校长与师生的距离近了,学校的工作也更加贴近实际了。
既要抬头看天也要低头看路AI教学、智慧课堂这些新玩意儿校长得学习、得了解,但别光整虚的,要关注每一个班级、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某学校利用AI技术开发个性化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才是科技真用到位了。
多问“为啥”少说“应该”这种启发式的管理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还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抓住重点别瞎忙活有所农村高中专攻美术特色,剪纸、国画搞出名堂,成了区域标杆。这就叫“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别今天抓卫生明天管纪律,最后啥都没抓成。
走心比走形式管用城区一所示范小学某校长每天大课间跟学生跳皮筋,教师节给每个老师手写贺卡。作为校长,要用心去爱每一位师生,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的校园氛围。当校长别整虚头巴脑的,少开会多走动,少指挥多倾听。教育说到底就是人和人的事,把老师当战友,把学生当自家孩子,科技再变,这个理儿不会变。
【良师成长指南】3月征稿
“育人”和“育分”如何统一,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两者的“矛盾”再次成为焦点。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实现既落实课程育人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又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业水平,以有限的教学时间,在高利害的考试(如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于老师
征稿要求:请就以上教师的提问,结合您的经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合理的建议、方法等,1500字以内。文中注明单位、姓名、电话、微信号,以便投稿采用后联系。并参照案例,在文章后附带提出一个让您困惑、期待与同行交流的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问题,字数500字以内。
截稿日期:3月21日
投稿邮箱:gmjyj1@163.com(邮件主题注明“良师成长指南投稿”)
— END —
来源 | 郭务强教坛漫拾
作者 | 郭务强
统筹 | 周彩丽
编辑 | 齐丽涛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