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
在高考这场逐梦之旅中,
每一位高三学子都在奋力奔跑。
经验,是前行路上的指引之光。
即日起,
我们陆续推出“清华学子备考锦囊”系列推送文章。
从时间管理到心态调整,
从学科学习窍门到备考冲刺策略,
他们将倾囊相授,
分享自己的独家心得。
希望这些源自真实经历的宝贵经验,
能化作你们的羽翼,
助力跨越重重难关,
圆梦清华园。
本期人物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经济与金融专业
2023级同学
邓黎斯贤
邓黎斯贤个人照片
有一句歌词贯穿着我的高中生活,它指引着我找寻自我的节奏,书写自己的故事。它来自电影《马戏之王》的主题曲《This is me》——“I'm marching on to the beat I drum.”不论是在高中的求学时光,还是在大学的多元生活,我都很感激这句歌词能够恒长地点亮我的岁月,让我充满自信与力量,用笑容迎接晨曦。而我也想把这句歌词送给学弟学妹们,祝愿你们能够穿过跌宕起伏的生活情节,找到“此心安处”的锚点。跟随自我鼓点的节奏,自由地舞蹈。
回到当下面对眼前的现实,如何在高中学习生涯乃至最后的冲刺备考阶段“舍弃纷繁,求取本心”呢?挖掘对学习的原始热爱,找到个性化的学习节奏,学会与焦虑情绪共处,这三点是我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的。
一、挖掘对学习的原始热爱
在充满压力、节奏紧张的高考备考期,我觉得仍能保持对一些学科的学习热情与热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如果能够挖掘对学习的原始热爱,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一些。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就特别享受写作的过程。每周语文老师都会留出两节语文课,给我们布置一个作文题目,让我们当堂写作。作文材料的主题和风格都非常丰富多元,有些十分有趣,有些很有深度。我可以顺着题目材料,把握出题者的主旨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构思自己的文脉与框架,最后完成了一篇作文。
最让我有获得感的部分其实是作文“升格”时刻,也就是语文老师会在课堂讲评后让我们修改升级原文。在这一过程中,我可以搜索更加丰富的材料作为论据拓展,可以接触更加深刻的思想作为观点补充。就这样,一篇考场作文可以被转化为一种创作体验,我在其中创作出独属于我的的“作品”。
除此之外,笔记本上整齐的总结归纳,错题本和答题卡上清晰的解题订正过程,这些思考的痕迹,都让我特别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激励着我继续一点一滴地积累和进步。
语文笔记
二、找到个性化的学习节奏
对于如何找到个性化的学习节奏,我认为专注自己是首要,屏蔽外界噪音,重视自己的节奏。
我们应该拒绝盲目比较,建立“自我坐标系”。与其和他人赛跑,不如与自己比较。我觉得每天睡前用10分钟复盘当日学习成果,记录“今天比昨天多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本周比上周解决了哪些薄弱环节”,是一种与自我的对话,也是一种对自己的鼓励。将每一次的进步可视化,比如我们可以自己做一张复习进度表,记录自己的复习进度,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而非盯着他人的复习进度焦虑。
当然,专注自己也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不他人交流。主动构建“输入—输出”循环,让知识能够在彼此之间流动起来,才能帮助我们共同进步。
“输入”指的是自己被动吸取知识的过程,比如自己复盘高考真题,自己复习笔记本、错题本,或是听老师的讲评和同学的分享;而“输出”指的是自己主动应用知识的过程,比如每天给同学讲解自己刚弄懂的题,和同学交流自己关于一些问题的思路和看法,或是和老师主动同步自己的复习进度和学习状态。教是最好的学,输出和输入也能相辅相成。
我也会和几个同学一起组成学习小组,每周交换各自整理的典型错题,互相讲解解题思路。比其班里大多数同学组成了稳定且固定的小组,我更偏向于流动的学习小组,而不拘泥于形式的固定。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我会寻找不同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比如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优秀作文,我就会找到其中我觉得作文品质好且我可以从中借鉴的同学。我会复印他们的作文,再细细分析他们的优点,也会让他们帮忙复盘自己的作文。
交流的目的是“借力”而非“依赖”。讨论前我们应该先独立进行深入思考,带着清楚明确问题交流;倾听他人方法时,我们也要筛选适配自己的部分,不盲目跟风。真正的成长,永远发生在自我消化与外界碰撞的交汇点上。
三、学会与焦虑情绪共处
冲刺备考阶段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持续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在所难免,而我们应当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和焦虑。与其被焦虑裹挟,或是考虑如何消除这种所谓的“负面情绪”,我们不妨转换思路,与之共处,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面对压力与焦虑,我们应当允许自己短暂逃避,构建起一个柔软的缓冲空间。比如当焦虑情绪来袭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暂时屏蔽负面情绪。我在高中时就常常在放学后打半个小时篮球,通过运动让自己放松身体。也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焦虑是正常的”,“我可以应对焦虑”。
傍晚的篮球时刻
在这之后,我们应该将焦虑具体化,将模糊的焦虑情绪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问题。之所以焦虑感让我们恐惧,往往是因为我们对其缺乏清楚的认知,未知带来的畏缩不安膨胀成情绪的坍塌。所以,与其担心“考不好”或是因为“又没考好”感到丧气,不如具体思考“哪些科目比较薄弱”、“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 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增强自信心,缓解焦虑情绪。
我们需要辨明清楚这些纷繁的情绪,不要一直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而应在情绪的缓冲空间外,思考其背后存在真实问题。
结语
高考的征途,从来不是一场与旁人的竞速,而是一次对自我的探索,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不必羡慕他人的鼓点急促如骤雨,也不必因外界的喧嚣乱了步伐。那些深夜伏案的灯火、笔记本上蜿蜒的字迹、错题本里反复勾画的痕迹,都在默默雕刻着属于你的成长年轮。
请永远相信,当你跟随内心的鼓点起舞时,你闪闪发光。
排版 | 朱益孝
审核 | 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