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川普的上台让传统汽车巨头们本就艰难的电动化之路雪上加霜时,中国汽车工业正悄然完成从“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角色变更。
其中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旗帜性企业,则更是以近乎“碾压”的姿态快速改写着市场格局。2025年1-2月,比亚迪以62.3万辆的集团销量和61.4万辆的品牌销量,同时摘得集团与品牌“双冠王”。
双冠王的数字密码:技术普惠抓住了大家的心
比亚迪取得62.3万辆的集团销量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技术普惠”的极致贯彻:
①产品矩阵的降维打击
比亚迪的车型覆盖从7万级的海鸥到百万级的仰望U9,形成了“金字塔式”产品矩阵。以2025年为例,其21款搭载“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车型中,价格最低的海鸥车型直接瞄准下沉市场,而汉EV、唐DM-p等高端车型则对标特斯拉Model 3和BBA同级产品。而主打灵活底盘的仰望U9、硬核越野的仰望U8、极致舒适的仰望U7则更是对百万乃至千万级的竞品发出强有力的挑战。这种全价位覆盖策略,让比亚迪能够充分满足每个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并进而在市场份额争夺中占据优势。
②垂直整合的颠覆性突破
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放眼全球市场市场也是独一份的齐全。从电池(弗迪电池)、电机(弗迪动力)到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其自研自供比例超过70%。以海鸥车型为例,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优化,其单车成本较同级竞品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而这部分成本空间,也是L2+级智驾硬件能够下沉至此的核心原因。
这两条优势说起来简单,但想要完整构建出体系化的产业,自然离不开多长期主义的努力。
二、全栈自研+大局观,推动比亚迪持续前进
其实电池制造商起家的比亚迪,早在2003年进军汽车行业之初,就开始了汽车电动化的技术积累。知道最近几年,其“技术鱼池”战略成果则在新能源时代陆续开始兑现:
①刀片电池:磷酸铁锂线路的拯救者
往前推五年,磷酸铁锂一度被边缘化。但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的新构型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尤其是体积能量密度。而且凭借着更强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成本优势,这才有24年磷酸铁锂风光无限,占据动力电池出货量的72%。
②DM-i超级混动:传统油车的颠覆者
以电气化架构赋能燃油能耗表现,通过电池电机削峰填谷配合高效专用发动机,直接把油耗数字刷新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层级,自此开始颠覆日系混动霸权,并加速燃油车替代。
③e平台3.0:电车架构彻底走向独立的开山之作
以前都调侃电池不过是拿电驱电控电池替换燃油三大件罢了,不过在e平台3.0之后,这些言论基本就不攻自破了。八合一电驱系统,高度整合车内各个控制元件,为智能底盘、智能驾驶打下了成熟的电气化基础。在让电车续航更长、空间更大的同时,也彻底摆脱了燃油架构彻的限制。
④天神之眼:智驾领域的颠覆者
在智驾付费模式盛行的大背景下,比亚迪直接来了一波7-20万级智驾全覆盖且全部免费。
矩阵中最入门的天神之眼C,也具备高速领航、自动泊车、记忆领航(年内推送)等30项L2+级智驾功能。获得这一切,只需要买一台7.88万的海鸥就行了。这甚至也就比某友商的智驾包只多了一万四而已。
这一举措的颠覆性是空前的,毕竟这直接让一个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的功能,直接走入千家万户了。说友商不慌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智驾的数据积累有乘数效应,比亚迪这么大的量推下去,差距拉开的速度是按秒算的。
⑤超级e平台:跨越千伏平台的越级之作
在1兆瓦(1000kW)充电功率、580kW三万转超强单电机、全新一代刀片电池等等,三电水准引领行业向前大幅跃进,直接迈入千伏平台水准。
在此基础上,充电1秒2公里,最高车速超300km/h,油电无论在补能还是中后段动力输出方面均不再存在差异。这套超级e平台,说句全球最强专业纯电平台,完全没有毛病。而其首发搭载的汉L、唐L,显然也将在30万级乃至更高级别的市场中,形成极强的技术扰动效应。
⑥比亚迪技术“万花筒”:将持续颠覆行业
对于比亚迪而言,你永远不知道它的技术池里还有什么杀手锏没拿出来,但咱们就相信比亚迪的储备和研发就完事了,不会让大家失望。
双冠只是起点,规则正在重写
其实比亚迪的销量双冠王,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从“量的超越”转向“质的引领”。当一家企业能用技术打破阶级、用创新定义标准时,它代表的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一个国家产业升级的缩影。新能源汽车这块地盘,未来的规则制定者,注定来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