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接受腺样体超声检查。
近日,在外地某医院的一张科普“腺样体面容”知识的海报中,出现了“魔童哪吒”的电影形象,引发网上热议。海报中提到,小哪吒鼻梁塌陷、张口呼吸、上唇上翘,面部特征疑似腺样体面容。不过,厦门市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生表示:电影中的哪吒并非典型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的情况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有严格的医学判定标准,不能只通过面容判断,还需检查辅助。
探因
腺样体肥大影响鼻通气
或导致“腺样体面容”
什么是腺样体?厦门市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郭宇峰介绍,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员,位于鼻腔后方、喉咙的上部,乍一看像“橘子瓣”。人一出生,腺样体就存在了;6岁至10岁左右,处于稳定期;后来逐渐萎缩,直至青春期后退化。“对儿童来说,腺样体肥大问题较为常见。”郭宇峰说。若儿童出现鼻窦炎、呼吸道感染等,发炎的腺样体就会增生、肥大。正常来讲,短暂肥大的腺样体会自行恢复;炎症反复,则会造成持续肥大。
“肥大的腺样体影响鼻通气,人只好张口呼吸。孩子鼻塞,睡觉打鼾、缺氧,身体和智力发育易受限。”郭宇峰说,张嘴呼吸,还容易导致儿童牙齿外翻,嘴唇上翘,下颌后缩等,形成常说的“腺样体面容”。成年人通常没有腺样体或仅残留少量组织,但儿时形成的腺样体面容会一直存在。郭宇峰说,从海报图片看,哪吒只是蒜头鼻、齿距大,并非典型的腺样体面容。判断腺样体是否肥大,面容并非唯一标准,要结合检查。
案例
家长以为孩子长“龅牙”
一查是腺样体在作怪
不久前的寒假,市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再次迎来儿童腺样体手术的小高峰。据医生估算,腺样体肥大患儿占科室总就诊量七成左右。“我家娃10岁,有开口呼吸、下巴内缩、门牙外凸的情况。去整牙时,医生建议检查腺样体,结果发现孩子的气道堵塞了50%。”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郭宇峰说,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嘴唇上翘,长“龅牙”,越长越“丑”,去口腔科就诊时就会被医生建议前往耳鼻喉科检查腺样体。还有家长察觉到孩子晚上睡觉张嘴、打鼾,或是流口水流得厉害,一查果然就是腺样体在作怪。
治疗
先进行消炎抗过敏
情况严重者需手术
医生会根据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一般来说,会先进行一到两个月的保守治疗,通过消炎、抗过敏等手段,观察肥大的腺样体能否自行恢复。若气道堵塞严重,则建议手术干预。术后定期观察、跟踪,避免患儿因过敏性鼻炎等情况再次导致腺样体肥大复发。
医生提醒:家长要注意家中环境卫生,少让孩子接触容易长螨虫的物品;可用生理盐水清洁孩子的鼻腔;过敏性鼻炎等发作时,按医嘱用药;出现反复的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就医。发现孩子有口呼吸、感冒流黄鼻涕、不长个子等问题时,要引起重视,不要延误治疗。(文/记者 罗子泓 图/厦门市儿童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