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共享小屋!“让闲置物品”活起来 邻里“动”起来

图片


家里的闲置物品扔了可惜,放着又占地方,捐给“共享小屋”能方便众人;家里换灯泡,想用梯子,在“共享小屋”就可以免费借到……目前,西安一些社区办起“共享小屋”,让闲置物品“活”起来,让邻里之间“动”起来,既低碳环保,又解决了居民的“不时之需”,还增进了邻里情。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

居民将闲置物品捐给“共享空间”

“这些图书我都看过了,放在家里占地方,捐给‘共享空间’,也能方便邻居们阅读。”3月17日,居民王赟赟抱着十几本书来到长安区韦曲街道航开路社区青兜兜公益市集,志愿者接过图书扫码登记,然后摆放在“共享空间”供大家免费阅读。

73岁的居民邹明芳,既是捐赠者也是受益者。他指着不远处的果盘和毛绒玩具对记者说,这些物品是他家里闲置的,扔了可惜,放着“吃灰”,就拿过来和邻居们共享。他刚刚也在“共享空间”借阅了一本《人性的弱点》。

图片

记者看到,“共享空间”里摆放着许多物品,有图书、文具、衣物和生活用品等。“这是一个零废弃空间,汇集了八大类上万件物品,促成了3600件物品交换,构建起社区的绿色环保网络。”该市集负责人邱超说,居民在免费借用、兑换的过程中,赋予闲置物品以新生,减少了生活垃圾。

除了公益市集,在航开路社区办公场所也设有“共享小屋”,居民们借用率比较高的是轮椅、医药箱、电钻和缝纫机等。

图片

“共享小屋”解决居民“不时之需”

走访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社区开设了“共享小屋”。

“家里想换个灯泡却借不到梯子,买梯子的话不常用,还占地方,想借又没处借。”这曾是阎良区新华路街道航苑社区居民罗先生的一个小烦恼,后来,社区利用公共场所打造的“共享小屋”,帮他解决了问题。

图片

居民闫女士借的是大镲,她说:“平时不常用,演出时用一下,专门买个大镲不划算,听说‘共享小屋’里有,我就来借了。”

这间“共享小屋”内物品类别丰富,放置有便民工具、体育器材、助残器具和演出服装等物品30余种200余件,供大家借用。

航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孝孝说,该社区以“共享小屋”为载体,通过社区购买、居民捐赠等方式充实“共享小屋”物品类目,制定了物品借用归还制度。目前,累计为1000余位居民提供了帮助。

记者在碑林区长乐坊街道环东社区了解到,该社区共享的轮椅、图书和便民工具等借用率比较高。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民生组组长石英认为,社区开辟公共场所设置“共享小屋”非常有意义,能够起到激活资源的作用,让闲置物品共享,将浪费变节约,助力减排降碳。同时,切实解决了许多居民的“不时之需”,有助于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来源:三秦都市报(记者 姬娜)

本期编辑:张欢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